第一百五十九章 雪中(第1/3頁)
章節報錯
天啟七年,十二月初。
京城下了一場小雪,崇禎哈著手,出了嘉定伯府。
他是便衣來的,門口嘉定伯周奎一家人,包括周皇后目送他離開。
周夫人近來生病,周皇后想要留下照顧兩天。
崇禎如同尋常人一樣, 雙手揣在袖子裡,裹著衣服,踩在雪地上向前走。
不多時,首輔黃立極,次輔張瑞圖,閣臣崔呈秀, 戶部尚書畢自嚴就來到了不遠處, 齊齊抬著手道:“臣等參見陛下。”
崇禎看了他們一眼,揣著手, 繼續向前走,道:“待會兒朕還有別的事情,只好讓諸位卿家冒雪走一程了。”
其實雪不大,寒風也還好,並沒有那麼冷。
眾人躬著身,隨在崇禎身後側。
畢自嚴瞥了眼其他幾人一眼,道:“陛下,臣已經仔細核驗過,我大明建國之初,太祖皇帝清查戶丁,得人口六千六百萬,耕地七百六十萬頃,制《賦役黃冊》。萬曆九年,張太嶽清丈土地,制《魚鱗圖冊》,錄人口七千八百萬, 土地一千一百萬餘頃……之所以多出了這麼多, 臣仔細查問, 是將軍屯田以及諸多荒地算了進去,實際耕種的田畝,應該在六百萬頃左右……”
崇禎聞言,道:“按照這個數字,朝廷的糧稅,應該在兩千萬石左右,為什麼只剩下三四百萬?”
畢自嚴立時沒說話了,這其中原因實在是複雜。
有土地荒瘠,百姓棄耕逃荒;有大量田畝在宗室藩王,勳貴公卿名下,無需納稅;有大量田畝,百姓獻託於士人,以此躲稅;有非常多的土地,偷稅漏稅,明暗兩本賬;有官吏的上下其手,層層盤剝;有錢糧被直接誒劃歸地方,充作軍餉, 官員俸祿等等。
錯綜複雜之下, 國庫的稅收, 是一步步銳減。
崇禎也不是問畢自嚴, 餘光瞥了眼身後側的黃立極,道:“首輔,畢卿家說,我大明至今只丈量了兩次土地,一次是太祖二十二年,一次神祖萬曆九年,戶部說已不夠準確,想要再次丈量土地,你怎麼看?”
黃立極注意到了崇禎的目光,微微低頭,道:“陛下,清丈田畝,耗時耗力,需要朝廷花費大量的精力與錢糧。並且……結果……可能與萬曆九年相差無幾。”
“次輔?”崇禎頭也不轉的道。
張瑞圖連忙跟著道:“陛下,臣以為,萬曆九年距今不過四十餘年,再次大規模清丈,似乎沒有必要。”
“崔卿家?”崇禎揣著手,繼續向前走。
因為是雪天,路上不見幾個人。他們這一行人雖有些奇怪,也只是引來了幾道疑惑目光。
崔呈秀十分恭謹,聞言立刻就語氣猶豫的道:“陛下,臣認為,清丈田畝,依照現在的情形來看,朝廷,其實做不到。”
崇禎眉頭一挑,回頭看向崔呈秀。
崔呈秀的話,說到了關鍵點上,依照大明現在的情況,根本就做不到全面清丈全國土地。
自從馮銓被下獄,回到京城的崔呈秀就一直夾著尾巴做人,絲毫不敢冒頭。
看到崇禎看過來,連忙面色恭謹的低頭。
崇禎思索片刻,收回目光,道:“崔閣老說的不錯,畢尚書,你怎麼看?’
畢自嚴抬起手,道:“陛下,重新丈量土地,暫時來說,朝廷確實做不到。臣建議,先清查戶丁。我大明的賦稅,基本上是按人頭繳納,只要人口查清了,稅賦的問題也就能解決了。”
黃立極,張瑞圖,崔呈秀登時明白——還是為了銀子。
張瑞圖看了眼黃立極與崔呈秀,抬著手道:“陛下,清查戶丁,需要地方官員親力親為,方可查的真實數目,只是,從往年來看,我大明的人口,是一直在減少……臣擔心,他們還會這麼做。”
崇禎揣著手,走向皇宮,道:“張卿家說的不錯,朝廷每次要求地方清查戶口,層層上報,層層減少。這一次,朕決定,由內閣主導,六部配合,異地調派官員,當地協助的方式,一定要將我大明的人口,查的清清楚楚!”
黃立極擰了擰眉。
清查人口,完全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做好了,將天下人得罪個遍;做不好,皇帝不會饒過。
並且,他有種不太好的預感,不管好與不好,將來都是內閣背鍋,也就是他這個首輔。
張瑞圖,崔呈秀雖然有這樣的擔心,但有黃立極頂在前面,反而沒有那麼慌。
崇禎將手揣的更緊了一點,道:“既然諸位卿家都預設了,就這麼辦吧。馮閣老,你來牽頭,戶部主理,年底之前,我要看到你們的詳細的行事條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