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五章 小冰河時代(第1/3頁)
章節報錯
三天後。
崇禎頂著大太陽,出了宮,來到順天府外的田地前。
看著乾涸的田地,很多百姓在田頭挑著水來來去去,崇禎等人站在地頭,眺望著,神情各異。
崇禎看著溝渠裡沒有一滴水,又抬頭看了看大太陽,道:“今年,又是大旱。”
畢自嚴見著崇禎滿頭大汗,衣服都溼透了,道:“陛下,欽天監那邊說,河南那邊,今年可能還有大雨。”
崇禎點頭,道:“大旱大澇……”
旱的時候,一滴水沒有;等過了最需要水的時候,又是連綿大雨,黃河,長江年年氾濫,年年決堤。
畢自嚴對此也是無奈,京畿一代的水源本來就少,一旦乾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他看著那些百姓忙來忙去,道:“臣已經命順天府推廣甘薯,但一時半會兒,還是不夠。”
崇禎心裡輕嘆,很多事情,不是他不想做,而是需要時間,不能一蹴而就。
偏偏,他缺的就是時間,等不得。
崇禎看了一會兒,往前走,道:“嘉定伯,在香河屯了近兩百萬石糧食,一半給你,一半朕留著用。”
畢自嚴自然是知道周奎的事,聞言道:“謝陛下。戶部擬在西安府,鳳陽府建兩個大倉,儲備足夠的米糧,以應對不時之需。”
朝廷現在有錢了,戶部在做一些預防的事。
崇禎沒有表態,邊走邊道:“甘薯的事,還要加緊推廣,甘薯要納入儲備,在一些大旱的府縣,要加強推廣,給地方下死命令,稅賦方面也要有傾斜。另外,兵部那邊的新兵營以及一些衛所,朕會命兵部,組織開荒,大力種植甘薯,未來,我大明會非常缺糧食,甘薯將是一種重要的補充……”
“是。”畢自嚴道。作為戶部尚書,他更加明白大明面臨的嚴峻形勢。
崇禎在向北走,一路上的田地都乾的裂出大縫隙,至少半個月沒有雨,而天氣卻越來越炎熱。
崇禎遠遠的就能看到百姓們的愁苦面容,道:“打井的事,戶部準備的怎麼樣了?”
畢自嚴見著,面露憂色,道:“陛下,戶部做了很多試探,打了上百口,發現,是弊大於利,飲水足夠,可對於耕種,作用微乎其微。一口井,至少要五個人,十天時間,前前後後,得十多兩銀子……”
崇禎默然聽著,抬頭看了看火辣辣的太陽,許久道:“工部那邊在修河,說是未來幾年,能多出數百頃的良田,戶部那邊做一下統計,必要的時候,將災情嚴重地方的百姓,遷移到這些地方去……”
“臣領旨。”畢自嚴道。這雖然是個辦法,卻是費時費力,並且投入巨大。
走了一會兒,來到一片樹林下,崇禎坐下,與王承恩,曹變蛟等人道:“都坐下休息,喝口水。”
“是。”王承恩,曹變蛟應著,轉頭吩咐隨從便衣禁衛。
崇禎坐下,拿著水壺喝了一口,抹了把臉上的汗,道:“洪承疇的事,你怎麼看?”
畢自嚴神色一凜,觀察著崇禎的神色,道:“臣以為,殺降不詳,此事必須要遏止。”
崇禎渾身燥熱,頭上的汗就沒停過,他又抹了把,道:“朕查過了,是一些叛亂的頭頭腦腦,號稱八大王什麼的,殺了就殺了。朕打算,綏遠罷了,綏遠巡撫另調他用。除了暫時不能輕動的遼東,天津,登萊等地,其他一些邊鎮什麼的,都罷了,政權要歸一,軍令要暢通,不能任由這些亂七八糟的繼續掣肘下去……”
畢自嚴是知道崇禎這個意思的,但遭到了李邦華的反對。
李邦華認為,兵權需要制約,否則地方上領兵將領容易失去控制,後果不堪設想。
畢自嚴稍稍思忖,道:“陛下,現在事多繁雜,建虜時刻威脅遼東,還需步步為營,緩緩圖之。”
崇禎看了他一眼,笑著道:“看來,你們六部等態度一致了。好了,不用解釋,朕知道,不會強迫你們的,朕沒想著立刻動手。地方與朝廷一樣,都要穩,不能亂,朕現在還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收拾那麼多爛攤子。”
崇禎又喝了口水,望向北方。
建虜是他的心頭大患,不能解決這個大患,他就無法專心修整內務。
畢自嚴順著崇禎的目光,頓了下,道:“陛下,是否,建虜有異動?”
哪怕經過三天時間,京城還是不知道建虜異動的訊息。
遼東對於建虜的一舉一動,一向反應極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