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來之前是做足了功課的,在馮銓邊上從容落座。

崇禎沒有理會一心想辭官的馮銓,目光都在周延儒身上。

要說這位,確實有才華,連中會元與狀元,朝野風評極好,但後世的品性,又真的很不堪。

周延儒是第一次見崇禎,雖然躬著身,低著頭,但一直悄悄打量。

繼位不到一個月,就將朝局牢牢控制在手中,這份手段,先帝是比不過的。

‘他應該是要剪除閹黨的,我要怎麼做才能立下大功,晉位入閣……’周延儒神色不動,默默的想著。

“周卿家,你對朝局怎麼看?”突然間,崇禎的聲音,彷彿在他耳邊響起。

周延儒連忙起身,抬起手,餘光掃了眼馮銓,故作沉思片刻,道:“回陛下,臣認為,朝綱不振,國政敗壞,皆因黨爭而起,臣建議,嚴禁結黨,肅清吏治。”

馮銓端坐著,面無表情。對於周延儒的話,沒有一點反應。

這種場面話,誰都會說,大明朝野說了幾十年了。

東林人說了幾十年,反而一度成了大明最大的朋黨。

崇禎微笑,道:“卿家繼續說。”

周延儒沒想到馮銓會與他一同來,心裡有些顧忌,轉變了想好的措辭,道:“陛下,朝臣結黨,必然綿延地方、邊關,朝廷內鬥如火,地方、邊關內訌如潮,無休無止,壞於朝政,苦在百姓!臣認為,我大明之險要,不在外,而在內。吏治清則國政明,國政明則百姓安,百姓安則天下定……”

崇禎一直保持著微笑,心裡已經聽明白了。

周延儒的話,十分具有迷惑性。這一大堆看似句句在理,實則都是廢話,沒有一點具體辦法。

“有理,卿家繼續說。”崇禎臉上表現出了濃濃的興趣。

周延儒也不怵,繼續道:“陛下有中興大明之志,臣十分信服。在臣看來,須有三點,第一,吏治清明。其二,大政統一。其三,用人得當。”

“說說第三點。”崇禎順手拿過茶杯,一副要長談的模樣。

馮銓有些坐不住了,他並不在乎周延儒說什麼,朝臣說大話是基本能力,問題是,他是來當面致仕的,可不想枯坐的陪著。

他又不能強行插話,只得強按耐心的等待機會。

周延儒見崇禎願意聽,心裡還很高興,便道:“陛下,自萬曆三十年以來,內閣腐朽,酣鬥不止,六部隨聲應和,言官聞風而動,國政莫不在糾結在敗壞,民心士氣不斷損耗,長此以往,必是大禍,不可不防!”

崇禎喝了口茶,道:“卿家繼續說。”

周延儒長篇大論了這麼多廢話,眼見崇禎沒有表示,餘光又瞥了眼馮銓,面色坦蕩又果斷的道:“陛下,吏治,臣請從內閣開始!”

周延儒在京這麼多天,一直在研究朝局,或者說,在揣摩崇禎的心思。

自從黃立極、崔呈秀被崇禎勒令閉府自省,他就斷定,閹黨不可長久。這一句話‘從內閣開始’,是他篤定的崇禎心思,也是試探的第一步。

崇禎慢悠悠的放下茶杯,看向馮銓,道:“馮卿家,你認為呢?”

馮銓連忙站起來,抓住機會的道:“回陛下,臣庸碌無為,自請辭官,退位讓賢。”

崇禎看著他,笑著道:“誰不知道,馮卿家與周卿家是好友,周卿家的話,能指的是馮卿家?”

崇禎不動聲色將馮銓擋了回去,又轉向周延儒,道:“周卿家指的是誰?”

馮銓嘴唇動了動,將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周延儒則有些緊張了,見崇禎問的直接,他心裡猶豫一番,還是暗自一咬牙,臉上沉色慨然的道:“陛下,首輔黃立極,昏聵無能,位居首輔,未聞能事,臣請罷黜!”

崇禎眉頭一挑,這周延儒還真敢說啊。

崇禎看著周延儒,倒是沒料到他這麼敢說,再次拿起茶杯,撥弄著茶水,又看向馮銓,道:“馮卿家怎麼看?”

閹黨內部,以馮銓,崔呈秀等人為首,極力想要搞掉黃立極,取而代之,這不是什麼秘密。

馮銓神色有猶豫一閃,道:“回稟陛下,元輔,還是忠心耿耿的。”

馮銓這話,說的就很有藝術了。

崇禎喝了口茶,點點頭,道:“二位卿家的意思,朕明白了。周卿家是第一個在朕面前直言不諱的,朕很欣慰。內閣還空缺兩位……嗯,周卿家剛剛復起,不宜過急,朕給周卿家留一個位置……”

周延儒心頭是又驚又喜,怎麼都沒想到,這位年輕的陛下這麼直接!

但他臉上不動分毫,抬起手,道:“直言君上,無所隱晦,臣之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