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不在意,道:“朕知道,卿家的火炮,綜合了佛朗機人的技術,實用性更好。這樣,朕再給卿家撥付一百萬兩,繼續研究,一定要研製出最好的火炮!對於戰術戰法,也要深入探究……”

徐光啟一怔,而後就想到了閹黨的納捐,雖然心裡想勸崇禎不要這樣大手大腳,畢竟閹黨又不是取之不盡,但初次見面,他擔心交淺言深,便躬身道:“臣領旨。”

崇禎見徐光啟面色有遲疑,忽然想到徐光啟還沒有官職,仔細想了想,道:“這樣,朕起復卿家為,兵部右侍郎兼任國子監祭酒。卿家可專注于軍器監,同時,在太學中,設立諸多必學科目,如農事,算數,地理,兵法,天文機械等……”

‘兵部右侍郎兼國子監祭酒……’

徐光啟思索著這兩個官職,面上平靜。

他並不是貪圖權勢之人,而是在思考這兩個官位,以及眼前皇帝陛下這麼起復他的目的。

崇禎對於徐光啟,還是抱有很高期待的,喝了口茶,頓了頓,道:“朕對於經史子集是不太喜歡的,口口聲聲的聖人之言,字字句句的道德文章,紙筆成刀,空談誤國。朕是一個務實之人,注重的是解決現實問題。兩千年前聖人解決不了他們當時的問題,更解決不了我們現在的問題。朕知道卿家也是務實之人,臣希望卿家,能夠帶動這股務實之風,清掃朝野的虛誇好言,人浮於事……”

徐光啟聽著,心裡有些震動,目露一絲驚色的看著崇禎。

這些話,不像是是一個十六七歲少年說得出來的,尤其是評論聖人的話,頗有些離經叛道,尋常人不會說,更不敢說!

畢自嚴在一旁聽著,面色如常,暗自心驚。

他原本就對崇禎有些不一樣的看法,卻沒想到,還是低估了!

崇禎敞開了話頭,就繼續說道:“單是太學是不夠的,再等等,朕考慮修改科舉綱目,壓縮道德文章的比列,增加實用性考驗。朝廷需要的是明事、做事的實用性人才,而不是一手好文章的誇誇其談之輩……”

徐光啟與畢自嚴更意外了,不由得坐直身體,神情認真的看著崇禎。

修改科舉綱目可不是小事情。

寒窗苦讀十多年,二十多年,突然改了綱目,讓天下士子怎麼辦?

不止天下士子不答應,朝野百官也難以接受。

他們都是道德文章及第入仕,突然改變,他們心裡該怎麼想?

崇禎看著他們的表情,笑了笑,道:“朕考慮過,兩京的太學要擴大,總共能夠容納至少五千人,各地透過鄉試計程車子,可入學,至少學習一年,而後再進行會試,擇優錄取……”

徐光啟若有所思,這個辦法,倒是很不錯。所有人又在同一起跑線上,還能加強他們的學習,褪去浮誇,務實認真。

‘這些事,之前陛下倒是沒有說過……’畢自嚴心裡對於崇禎的考慮暗感驚訝。這位年輕陛下,想的事情似乎很多,而且周全。

崇禎正說著,王承恩突然從外面進來,看了眼幾人,在崇禎耳邊低聲道:“皇爺,有言官聚集,吵嚷著要進宮面聖,在承天門前已經鬧起來了。”

崇禎止住話頭,看向他道:“為了什麼?”

王承恩躬著身,道:“是彈劾兵部李尚書。”

崇禎想到了昨天的五道奏本,神色趨冷,道:“他們這就等不及了?”

畢自嚴不自禁的微微緊繃臉角,目中凝肅。

突然間針對李邦華,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李邦華若是倒了,下一個,或許是王永光,或許是曹於汴,或許是他!

這很可能是某些人終於安耐不住,要出手了!

崇禎想了想,暗自道:這是一次直面進攻,同樣是一次試探。他們會根據這次進攻的成敗,判斷下一步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