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恰自然沒有想那麼多,但這三個案子要是不重新定性,很多事情就無法處理。

比如,閹黨為了突出魏忠賢這個內監在三大案中的地位與作用,東林黨等文官成了陪襯,造成了宮內規矩混亂,內廷外廷的禮法、綱紀被扭曲,歧義。

王恰神情多少有些忐忑,道:“陛下,三朝會典,臣以為,有諸多矛盾之處。”

他說的很委婉,他入京的路上已經聽說,魏忠賢提督西廠。

當初魏忠賢在先帝時得勢,就是先從提督東廠開始。

崇禎聽出了他的顧忌,直接沉聲道:“魏忠賢是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這是朕的態度。涉及朝廷法度的,要由六部共議、朕來定準,無需顧忌其他。對於之前留下的各種問題,要逐步的清理。朕要中興大明,禮儀法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恰還是第一次與崇禎對面,無法確定崇禎的真實態度,連忙起身,抬手道:“臣領旨。”

崇禎可不管王恰怎麼想,又看了眼楊鶴,道:“工部與禮部,要儘早拿出一份施政計劃來給朕看。這是你們的計劃,也是你們白紙黑字的承諾書,朕要看你們的具體落實行動!”

楊鶴神色微變,跟著起身道:“臣領旨!”

崇禎又觀察了兩人一會兒,微微點頭,轉向畢自嚴道:“畢卿家,你帶二位卿家先休息一下,二位卿家怕是有很多疑惑,卿家代為解答一下。”

畢自嚴起身,道:“臣領旨、告退。”

“臣告退。”王恰,楊鶴緊接著道。

在崇禎目視下,三人慢慢退出了後殿。

崇禎坐在原地,輕輕吐了口氣,自語道:“總算是齊了。”

六部尚書齊了,天下的大權,他基本就握在手裡。

之所以與楊鶴,王恰聊的不多,倒不是崇禎疲倦,而是工部與禮部暫時沒有那麼重要,或者說,他目前還顧不過來。

崇禎轉頭看向窗外,目光閃動,輕聲道:“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吏治了。”

不止是京城,還有地方上的那些巡撫,總督,布政使,按察使,指揮使,各府州縣,以及那些領兵將領,最重要的,還是遼東!

崇禎一時間想到了很多,很快又搖了搖頭,強行收回思緒。

事多繁雜,他現在無法一股腦子做太多,只能一步步,一件件的來。

“明天晚些時候,讓李邦華,王永光進宮。”崇禎站起來,走向軟塌。

“是。”曹化淳應著道。

崇禎上了軟塌,繼續批閱奏本。

這時,畢自嚴領著楊鶴,王恰正在慢慢出宮。

王恰見四周無人,忍不住了,道:“景曾,你信裡說的含糊,現在到底是什麼狀況?”

景曾,畢自嚴的字。

畢自嚴微微一笑,道:“簡單來說,陛下現在求穩,不想被黨爭左右。是以,需要我們務實的做事,也不要被那些事所陷。”

楊鶴面上有些擔心,道:“我聽說,陛下起復魏忠賢為西廠太監?”

畢自嚴道:“除此之外,他別無權力。司禮監沒有他的位置,內閣空懸。今後,我等直入乾清宮,無需過內閣。”

楊鶴,王恰頓時明悟,心下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