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心裡其實清楚,畢自嚴等人對魏忠賢還是十分忌憚。

不過,他留著魏忠賢,還有大用!

不多久,王恰,楊鶴就進來了。

兩人雖然換了官服,還是難掩風塵僕僕,一臉疲倦。

他們進來後,躬著身,低著頭,不約而同的不動聲色觀察著坐在小桌之後的崇禎,幾步之後,連忙上前行禮,道:“臣王恰/楊鶴,參見陛下!”

崇禎一直在注視著兩人,等他們近前,瞥了眼曹化淳,道:“二位卿家請坐,畢卿家也坐,曹化淳,上茶。”

王恰,楊鶴這是第一次見新君,又是在後殿這種相對隱私的地方,正想著怎麼回答,畢自嚴與曹化淳同時應了‘是’。

畢自嚴坐下,曹化淳去上茶。

王恰與楊鶴見畢自嚴坐下來,只得抬手道:“謝陛下。”

二人有些拘謹,在畢自嚴身側先後落座。

崇禎一直在打量著兩人。

楊鶴與楊嗣昌長相頗為相似,只不過,楊鶴更為高一點,渾身上下,充滿了書卷氣,面相斯文,面容溫和,一看就是飽讀詩書的人。

王恰則有些矮,頭頂還禿了不少,神態拘束,臉蛋渾圓,有點像膽小怕事的富家翁。

崇禎向來不以貌取人,等曹化淳上茶之後,拿起茶杯,笑著道:“二位卿家一路奔波,辛苦了,先喝杯茶,緩口氣,而後咱們再敘話。”

楊鶴從容一點,王恰連忙道:“謝陛下。”

二人在崇禎喝茶的時候,才拿起茶杯,在嘴唇上沾了沾又放下。

崇禎喝了口茶,注意著兩人的表情,先看向楊鶴,道:“楊卿家這一路上想必聽到了不少。朕就不贅言,畢卿家等人舉薦楊卿家為工部尚書,朕想問問,楊卿家對於工部的事怎麼看?”

工部近些年,其實只有兩件事:一個修建朝廷宮殿或者官員的宅邸,二就是修河,這兩項又因為錢糧的問題,基本上沒做多少。

所以,工部總體上是閒著的。

楊鶴躬著身,神情動了下,繼而就道:“陛下,臣之前在工部任職數年,臣以為,工部受制於錢糧,難以施展,若是有錢糧,臣希望暫停宮殿、官邸等的修建,專注於治河。”

大明近些年,最大的災情倒不是大旱,其實是洪水。

長久,黃河,平均每兩年決堤一次,每次後果都極其嚴重,損失巨大,又消耗朝廷大量的精力與錢糧去善後。

崇禎不動聲色點頭,道:“卿家需要多少錢糧,怎麼治河?”

楊鶴目光閃爍了下,悄悄看了眼崇禎,道:“陛下,若是有一百萬,臣可調集民夫三萬,確保黃河五年不氾濫。若是有兩百萬,臣可調集民夫十萬,確保黃河十年不氾濫。”

拿兩百萬兩銀子去修河,在以往,簡直是一種天大的妄想!

“卿家對於民亂怎麼看?”崇禎突然問道。

洪水決堤,往往還會造成另一事端:民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