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如果不陰,又怎麼能玩得過那些奸臣小人?拋去“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智謀忠誠光環,諸葛亮首先是個政治家!

站在他的政治立場考慮,法正將不久於人世,世子劉禪尚幼,劉備百年後,自己必然會以託孤大臣身份總攝朝政。

可劉封身為劉備義子,頗有氣力,又在前線屢立戰功,到那時,自己和年幼的劉禪能否壓制得住他?

若壓制得住還好,若壓制不住,整個蜀國必將先入內亂,他和劉備奮鬥一生的事業也將被徹底抹除。

故而,勸劉備殺子,既是諸葛亮為了自己的權勢,也是為了他所向往的蜀漢前途考慮!

換句話說,讓劉封死,不管站在劉備和諸葛亮角度,都是可行必須的,挑不出任何毛病。

可要站在劉封的角度,那可就……真他媽操蛋了!

數日後,劉備站在成都城樓,望著馬良所乘馬車逐漸遠去,不由得閉上眼睛,雙拳緊握,更有兩行老淚潸然落下:

“封兒,孤這也是迫不得已,望你莫怪為父!”

……

東吳老將韓當從安陸敗退回江陵後,主動向病榻上呂蒙請罪。

怎麼說呢,雖為老將,韓當情商著實不怎麼高,這大概也是為何前任大都督魯肅死後,他沒能夠成為新任大都督,反而被後起之秀呂蒙領先的重要原因吧。

這不,本就病重的呂蒙獲知劉封佔領江夏郡北部,到手鴨子飛了以後,一時間氣血攻心,竟是直接大口大口吐起鮮血出來。

吐完血以後,呂蒙再次躺在奄奄一息,彷彿隨時隨地生機都有可能斷絕的樣子。

聽聞這個訊息,孫權急忙從建業趕到江陵來查探呂蒙情況。

結果等他趕到時,呂蒙就已經撒手人寰,臨終前舉薦同為淮泗集團出身的朱然接替自己位置。

公元220年夏,吳大都督呂蒙病逝,年僅四十二歲。

抵達江陵的孫權最後只看到呂蒙屍體,傻眼痛哭,不僅哭呂蒙,更是哭自己。

當初襲取江陵、背刺關羽命令是孫權下達,呂蒙執行。

現在事情辦成了,孫劉聯盟徹底破裂,劉備關羽等人必然不肯善罷甘休,吳蜀之間早晚得有場決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結果在這種關鍵且必要時刻,呂蒙就像個渣男似得丟下自己走了,讓孫權獨自一人承受蜀漢復仇怒火……

想到這裡,孫權更加痛哭流涕,江東的文武百官見狀也是紛紛被感染情緒眼眶通紅,覺得歷任大都督就屬呂蒙與主公關係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