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寒山寺前,吳銘提議過,讓忘憂現在就自廢武功,這樣能避免日後深陷走火入魔之中,從而保住性命;

看在忘憂爽快的和他談論七日武學之道的份上,吳銘可以讓無心跟在自己身邊幾年,當個端茶送水的童子;

如果日後暗河中人敢來他面前送死的話,他也會把無心送到雪月城,確保他的安全。

幾年後,十七歲的無心,實力按照原時空來看,放眼整個天下也是個人物,雖然沒入逍遙天境,但半步逍遙的修為加上一身層出不窮的羅剎堂秘術;

面對一般的逍遙天境,自保無虞,彼時的白衣小僧已經有了面對危險的實力,忘憂自然可以退居幕後了。

但面對吳銘的好心提議。

忘憂卻是淡然一笑,看了一眼門外偷窺的無心,眼眸中意味深長,和吳銘開始扯起‘因’和‘果’這種佛門的大道理;

把吳銘扯得腦袋疼,也再也沒有勸忘憂的想法。

“好言難勸想死的鬼……即使這隻鬼是真正的佛門高人,可惜了,如此玄妙的佛門六通,在忘憂死後,無心沒領悟前,恐怕要失傳一陣子了;

這些佛門的光頭,似乎總是有一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自殺傾向。”

說著,吳銘又想起了無心,此時的無心,十、三四歲的年紀,卻已經是自在地境的修為,雖然是剛入不久,但已經強過了唐蓮、司空千落許多,天賦絕不弱於蕭瑟;

是這方世界的修煉天賦中,除修道三年,九歲入天境的莫衣外,和蕭瑟、玩無雙劍匣那小子並列,同為第一檔。

而對於這個小和尚身上的‘羅剎堂秘術’,吳銘還是很感興趣的,畢竟這可是能把忘憂這樣的佛家大宗都拉入魔道的功法!

“……寒水寺忘憂,渡人渡己固然值得尊重,可惜幾年後,被你走火入魔時一劍斬了腦袋的無名香客,又是何其無辜;

作為一個上香把命都上沒了的倒黴蛋,又有誰去渡他?”

嘴中喃喃自語,吳銘也清楚。

其實除了自廢武功外,還有一種方法可保住忘憂的性命,那就是散掉一身佛法,徹底入魔!

今時今日,因為葉鼎之的原因,原名叫葉安世的無心在世人眼中,是個像比克(短笛)大魔王一樣的‘魔二代’;

且當年葉鼎之為了‘兩性情感生活一塌糊塗’的無心他媽,帶領天外天的勢力入侵整個北離的朝野,犯下殺孽無數;

很多認為‘父債子償’的人,都並不覺得無心是無辜的,葉鼎之的兒子就是應該為當年之事買賬,付出代價。

這麼多年,忘憂憑藉一人之力,保住了無心;

並且親自嘗試、演示如何去由魔入佛;

可惜,這位佛道大宗透過羅剎堂秘術深墜魔道地獄後;

雖然憑藉深厚無比的佛道修為讓他沒有成為魔頭,但不魔不佛、進退兩難的尷尬位置,還是讓忘憂這麼多年倍受煎熬,自己把自己逼瘋了。

心魔引這種能窺見別人內心心魔的功法,本就是不能多用,人性的深淵凝視多了,你也會步入深淵之中。

“然而徹底入魔後,你雖然能避免自己死於走火入魔,但也必然會被正道中人圍攻,忘憂啊忘憂,從你決定先由佛入魔,再又反過來演示怎樣由魔入佛時;

反覆橫跳的你,就應該能預料到今天的死局;

畢竟無心是一張白紙,你不是;

你可以在無心的那張紙上書寫怎樣去由魔入佛,你自己卻是不行的!”

此時正是清晨,山間飄飄而起的薄霧形如白紗,愈發濃郁;

吳銘深深的看了眼山上的寒水寺,轉身離去,消失在雲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