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的十二月份,離過年還剩一天。

石龍村家家戶戶掛紅燈籠,貼春聯,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騎著腳踏車或摩托車,馱著年貨出現在村裡。

燈火通明,闔家歡樂的時候,陳清河也早早的給別墅鎖了門,一家四口人回了老家。

車子開進農村別墅,張桂花老遠就迎過來,摟過團團和圓圓。

“乖孫女,讓奶奶親親。”

陳大栓迎過來,先是開啟後備箱,在看到空空如也的後備箱時,又朝著後座看了一眼,不由得皺起眉頭。

“你這孩子也真是的,提前不讓我們準備年貨,你自己也不買。”

“今年過年,難道咱們全家只吃餃子?”

張桂花不由得笑罵,“你這老東西事情還挺多。你也不想想,咱們往年啥時候吃過白麵的肉蛋餡大餃子?”

“咱們吃啥都行,那團團和圓圓能不吃點糖耳朵、槽子糕什麼的?”

眼看著老兩口要吵起來,陳清河不由笑著道:“爸,媽。你們先彆著急,馬上就有人過來。”

老兩口納悶的進屋,沒過多會兒,就有一輛小轎車停在陳清河的家門口,從車上下來一個大腹便便的年輕人。

“叔、嬸,過年好,我們是陳先生的合作伙伴……”

男人帶來了一箱好酒、幾手提袋的高檔零食、還有些果脯葡萄乾之類的。

送完東西以後,男人識趣的沒有多做逗留,甚至連客廳都沒有進,就直接開車離開。

接著,從下午四點多鐘開始,一直到七點鐘,陸陸續續的來了十幾波人,都是來送年貨的。

原本家裡啥也沒有,現在多了一堆的大魚大肉,各種精緻的零食、酒水、果脯,各種各樣新奇的年貨。

團團和圓圓倒不怎麼嘴饞,她們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拆開各種花花綠綠的包裹。

張桂花驚喜得滿面通紅,“咱們家清河,現在也是有本事的人了,人家都爭著搶著往咱們家送年貨!”

陳大栓也高興得合不攏嘴,“清河,你在外面到底是做了什麼生意,能讓這麼多人都給你送禮?”

“也沒啥大不了的。”陳清河笑呵呵的說道:“不過您二老從這裡開始出城,遇到的十個店鋪,至少有五個以上是咱家的。”

“可以說從現在開始,咱們一家人在青州再也沒有敵人,也沒有人惦記咱。”

“您老以後想要什麼、吃什麼、喝什麼,只要籤個字就能走,絕不會有人收錢,因為這些人中,不是咱們家的生意,就是和咱們家有密切合作的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