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陳清河為了生意上的事,整天累得和灰孫子似的。

錢賺了不少,但還沒來得及享受生活,就已經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重活一世,陳清河只想在照顧好妻兒父母,有多餘的精力,再去顧及生意的事。

陳清河說:“我在縣城,也沒個親朋好友,兩位有沒有知道哪裡有房子售賣,或者有好的施工隊,給我介紹一下。”

八十年代初,還沒有商品房的概念,想要買房子得託人。

楊豐年稍作沉吟,“清河,我有一個朋友要賣祖宅,是地勢稍偏一些的獨院,你有沒有興趣?”

“獨院!?”

未來的石龍線,將會成為繁華的地級市。

現在買下一個獨院,以後那就是上千萬的資產。

“是啊,一個佔地四百平的大宅子,底上兩層樓,裡頭的傢俱也都是上好紅木的,排水與淋浴一應俱全。”

楊豐年有些惋惜的說:“我那朋友要舉家搬遷,去南亞做生意,如果沒什麼意外,以後都不會回來。”

“剛蓋好的宅子,裝修過後正散味呢,就要賣了。”

在這個年代,人們都是獨院住習慣了,奔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都想要住鬧市區的樓房。

稍微偏遠一些的獨院,只有個別有錢人會住。

陳清河心意一動,“他們準備賣多少錢?”

“三千塊。”

三千塊一棟房子,價格算是正常,但如果算上裡頭的傢俱還有裝潢,絕對超值。

陳清河沒有絲毫猶豫,“待會兒吃完飯去看看,如果沒啥問題,那房子我買了。”

“清河兄弟爽快。咱喝盡最後一杯酒,出發!”

陳清河上了楊豐年的車子,約莫十五分鐘,在離城中央五公里左右的位置停下。

停車的位置,是一個叫羊角衚衕的老街。

陳清河看著熟悉的街景,腦海中浮現出二十年後的景象。

羊角衚衕,被改名稱興業大街,附近開發了景區公園,周圍也改建了富人別墅區,一棟小別墅都要上千萬。

像是四百平米的土地面積,至少是兩千萬以上。

往前看,一個精緻的歐式鐵藝柵欄門,入門是一個假山石的圓形小花園,左邊有個池塘,右邊是雜物間和車庫。

二層小洋樓,佔地也就一百五十平左右,地基很高,二層是巨大落地窗,是歐式洋樓建築,很有後現代風格。

看到房子時,陳清河不由得感嘆,“這光是建築,就不止三千啊。”

“誰說不是呢。”

趙昌平看向建築時,眼睛裡也盡是欣賞,“如果不是手頭緊,我真想把房子買下來。”

陳清河沒有磨嘰,“楊老闆,這房子你能不能做主?”

“可以。”

陳清河直接從皮包裡掏出三千塊,“房子我要了,咱們現在就簽約文書。”

“哈哈,清河兄弟真是爽快人,合同書就在屋裡呢,咱們進去。”

房屋外形雖然是歐式建築,進屋以後沁人心脾的木香,原木傢俱在八零年並不算貴,可如果放在後世,怕是一張椅子就要上萬。

這根本不是買了個房子,而是買了個寶庫!

合同簽訂,看著三千塊交到別人手裡,楊音韻心疼得眉梢直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