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諾進球后沒有和隊友慶祝,他飛奔到角球區,掀起球衣下襬,把它套在頭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裡面衣服上寫著的那句話——

“送給教練朱利安·格羅特。”

觀眾席有些人開始鼓掌,有些人交頭接耳,想從同伴那裡知道朱利安·格羅特是誰。

幾乎沒人知道朱利安·格羅特是誰,他屬於王諾足球初始階段的記憶。

那是2000年前後,王諾剛被接到比利時,弗拉芒語說得磕磕絆絆,和母親住在根特的老城區。

父親每週末見他一次,他很忙,每隔一段時間就呆在不同的地方,比利時,法國,德國,四處亂跑。

王諾不知道父親在忙什麼生意,但是他會準時把錢給家裡,很多錢。

王諾最好的玩伴就是一起踢球的那些小孩,他們比他大一些,有些11歲,有些12歲。

他家住的大樓背後不遠處就是利斯河,那兒有塊還算湊合的小球場,是他們一幫小孩的根據地,他們叫它“聯合國球場”。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在那裡踢球的孩子有很多國外來的,土耳其人、巴西人、法國人。

只有王諾來自中國。

場地裡有一個鞦韆,一個大水池,一根旗杆,剩下便是光禿禿的球場,一下雨地上就全是泥巴。

學校放學後他們就在那待著,每天都在踢球,王諾在國內接受過足球啟蒙,很容易就融入進去了。

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都踢得很愉快,但偶爾也會有例外。

王諾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當兩邊人數足夠的時候,他會被排除在外,呆在場邊無所事事。

每當這時候他都會氣得發瘋,為了上場據理力爭。

他討厭無球可踢,也討厭輸球。

那時候王諾個頭還沒長起來,而且瘦得要命,輕輕一個衝撞就會讓他飛起來。

長期和大孩子踢球迫使王諾不得不鑽研一些小技巧。

他家裡堆滿了羅納爾多的錄影帶,王諾每天都在不停地練習。

他得耍出一些新的招數,讓別的男孩對他印象深刻,從而獲得上場的機會。

那個場地空間有限,必須腦子靈活,腳下動作也要快才行。

正因如此,他被迫選擇更“聰明”的踢法。

例如不爭搶頭球,反正也爭不過他們,再例如總是持球盤帶突破,這樣他就不用等那些大孩子主動把球傳給他。

王諾不斷髮明新技巧來保護腳踝,並且贏得讓他開心的歡呼聲。

每次登場後,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贏球,而是表演假動作和精彩的踢法。

他們每次會踢很久,如果大家都累了,就玩射點球遊戲,誰要是輸了,下次就得當後衛或守門員。

王諾只當過一次守門員,並不是因為射點球輸了。

是因為那天守門員叫他“中國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