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藩,國中之國,想要確保天下一統,就不應該有特例,任何鎮藩都有可能成為不確定的因素。

所以臣以為,皇儲可以為官,但不可為鎮藩,不可掌兵權!

取消鎮藩之後,便有了立賢的基礎。

臣以為,朝堂接二連三發生篡位,弟弒兄的事情,根本原因還是在陛下身上!”

此話一出,眾人都懵了。

黃珪皺眉,“餘縣公,你是說,是陛下導致的兄弟鬩牆?”

“是!”餘伯施點頭。

李世隆滿臉尷尬,“伯施,這件事怎麼又跟朕有關係了?”

“因為陛下太年輕了,正值春秋鼎盛!”餘伯施直言不諱道:“說陛下萬歲,是吉祥之言,又有幾個能活萬歲的?

能活一百歲都是人瑞中的人瑞了。

就拿普通人來說吧,活個六七十歲,乃至八十歲,都是有的。

若是陛下長壽百歲,等太子臨朝,掌權之時都已經是白髮老叟了,太子願意嗎?

陛下願意提前退位,讓太子掌權否?”

“餘伯施,你大膽!”公孫無忌大罵:“為臣者,豈敢言君父!”

“我不說出問題,難道天天拍馬屁嗎?”餘伯施可不吃他這一套,“權力,從來就是最令人著迷的東西,所以臣以為,立賢,可以加長對皇子考核的時間。

其次,也能夠避免太子爭奪皇權。

皇帝也可以最清楚直觀的看到皇子們的能力,再確定太子人選。

若選定人選後,可讓太子監國,但不給太子軍權。

或讓太子在陪都,加大其手中治理之地的範圍,進一步考核太子的能力,培養太子羽翼,完美過度太子上位時期的空檔。

自己培養的臣子,比先皇留下的臣子更加好用,也可以避免過多的權利傾軋,造成人才的浪費。

而在這之前,太子必須要有自己的發展計劃,宗旨,讓所有臣民都有一個目標可以前進。

而無論哪個皇子上位,都應尊皇后為母,皇后都是後宮之主,為了彰顯太子之德,可以將其生母升為皇貴妃!

若繼位,則皇后為聖母皇太后,生母則為聖母皇貴妃,死後可追封太后,不可更改此條例!”

餘伯施沒有那些虛頭巴腦的,說的都是應對之法和限制之法,讓人一聽就懂。

李世隆最擔心的就是皇后,如果立新法,皇后的位置就會變得尷尬。

雖是後宮之主,可兒子卻不是皇帝,明明有兒子,卻讓別人的兒子過來孝順,其實挺難受的。

餘伯施的法案很不錯,其中許多觀點,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