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遠走江湖 爭世間 第三十七章 神相黎先生(第2/2頁)
章節報錯
村長身邊,站著一個五十餘歲的麻衣老者,此時正含笑站起,向董非青施了一禮道:“董公子好,黎某一介江湖散人,哪裡稱得先生二字?”
董非青看那黎先生,面目和善,一雙細目,五官方正,三綹細髯剪裁得頗為精緻,身上一襲白色麻衣,雖然粗陋,卻洗得乾乾淨淨,說話聲音清朗,令人一見便生好感,便施禮微笑道:“黎先生謙遜了,一見忘俗,非尋常人啊。”
二人見了禮,一併落座,村長一眼看見站在門口的木紫藤幾女,便問道:“公子,這幾位姑娘是?”
董非青回頭看了一眼,笑道:“村長,這是我的侍女,煩勞你找幾個人,送她們先上山,找我的大弟子徐春澤安頓下來,順便跟我弟子說一下,我已回山,在村長這裡坐一坐便回去了。”
村長答應一聲,便找了幾個熟悉路途的村民,帶著木紫藤等人上山去了。
董非青問起這幾個月的事情,村長笑道:“好叫公子知曉,如今我們村子裡梯田已經開墾了數千畝,大傢伙摩拳擦掌的,就等著公子回來安排春耕之事,都急得很呢!”
董非青笑道:“我本來是出去辦一點小事,結果遇到了一位故交,在他那裡盤桓了一段時間,好在並未耽擱春耕之事。”
黎先生一直含笑在旁靜聽,此時插話道:“原來公子如此人物,也懂得農桑稼穡之事,真是令黎某萬萬沒有想到。”
董非青笑道:“以前受長輩教誨,自幼也是耕讀傳家,於這農家之事,倒也不算陌生。”
黎先生道:“我觀公子面相,家中父慈兄悌,實在是有福之人。”
董非青道:“哦?先生通曉相面之事麼?”
黎先生謙遜道:“江湖散人,餬口的手藝而已,那裡說得上通曉。”
村長插話道:“公子,這位黎先生相面占卜之術,神奇之極,這幾日已經給村子裡很多鄉親看過了,無一不準,今日老漢專程請了黎先生來,也是要看一看的。”
董非青道:“敢問黎先生,村長的面相如何?”
黎先生捻鬚微笑,看了村長一眼道:“剛才公子未到之時,已經看過了。村長宅心仁厚,必當福壽綿長,無病無災,家事和睦,極好的面相。”
村長滿臉堆笑,拱手道:“謝過黎先生美言,老漢也不求別的,只求年年風調雨順,不要再有天災戰亂,也就滿足了。”
黎先生笑意微斂,搖了搖頭道:“村長若說自家事,那是百福隨身,並無不妥,但若要說到讓這世間風調雨順,無災無難,可就難了。”
董非青道:“先生可看出了什麼端倪?”
黎先生嘆道:“遠的不說,只說今明兩年,十萬大山之地大災是沒有的,卻要防備春夏之時頗有旱災之厄。另外兵兇戰亂也不可免,好在奎山這個地勢,前緩而後峻,乃是根基深厚,萬世不拔之勢,便有兵災,也波及不到這裡的。”
董非青好奇心起,問道:“敢請先生為董某看上一看如何?”
黎先生捻鬚笑道:“公子一進門,我便看公子面相不俗,久已技癢,只是公子不說,黎某不敢冒昧,如此黎某便給公子看一看。”
說罷凝神在董非青臉上仔細看了半響,自掐了個指決,推演盤算,臉上露出困惑之色,許久才抬頭道:“公子,黎某冒昧一言,若有不敬之處,先請公子海涵。”
董非青笑道:“先生無需顧忌,相面之道,總要直抒胸臆,莫要遮遮掩掩。”
黎先生道:“好!看公子面相之中,眉宇舒展,鼻翼平和,家中並無什麼大事,雖早年有喪母之像,但父兄仍在,家事和睦,可彌補喪母之傷。”
董非青點點頭道:“先生神相,果然不錯。”
黎先生又道:“然而有件事,讓黎某百思不得其解了。剛才說的是神,如今看皮相,卻又頗為矛盾。公子天庭雖闊,但日月角卻無稜角,並有些暗淡,此為自幼與父母失散,從未見過父母之相,與公子眉宇間的和氣卻有自相矛盾,這個面相,黎某行走江湖,從未見過!”
董非青嘴角抽了抽,心道這個黎先生頗有些道行,只因自己這個身體本來就是基因艙培養出來的,自然是自幼從未見過父母了。
便笑呵呵地道:“黎先生,這個也不算奇怪,董某自幼確實與父母失散,直到十多歲才找回,但是母親卻已不在人世。”
黎先生目光中閃過一絲深思之色,卻笑道:“原來有這般機緣巧合,黎某也算長了見識。”
想了一想,又道:“公子顴高而有肉,鼻樑高而舒挺,未來定然前途不可限,若說公子未來能走到哪個高度,恕黎某技藝低微,竟是看不出來,然而公子嘴角處頗有殺伐之意,看來公子若要成就大事,恐怕也有些刀兵之患。黎某冒昧問一句,公子師門是不是有些仇怨要報呢?”
董非青神情不動,心裡卻是猛然一緊,呵呵笑道:“先生看的不錯,不過我師門之仇,如今已經報了。董某出身穀神教,十年前全宗覆沒,然而後來覆滅我師門的魁鬥閣也已被滅,這仇已經是報了。”
黎先生搖頭道:“不然!若黎某所見不差,公子師門之仇,至少是還沒報得利索,此後恐怕還有些後患,請公子留心在意!”
董非青心中暗暗盤算,忍不住溢位一絲殺機,心想這個黎先生莫非是看出了我的真實門派?若果然如此,此人斷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