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遠走江湖 爭世間 第二十章 初窺大道(五千字大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董非青道:“正是!若門派沒有生財之道,全憑鄉中供給,一來鄉親們勞作一年,所獲也不多,二來門派閉塞,絕非光大之道。”
俞鴻信服,又問:“那這個商號今後如何經營呢?”
董非青笑道:“我自有主張,最多一年之後,我們可以獲得貨源,這一年正好培訓商號夥計,先打點好周圍各勢力關係,待貨源一到,便可開號做生意了。”
俞鴻連連點頭,自去挑選鄉中精明的年輕子弟,董非青手寫了一個紙條,命俞鴻選定了人選後,去易城找魁記山貨店的許敬老闆,在店裡做些事,學習經商之道。
過了幾日,董非青帶著一眾弟子回到奎山。
這一路之上,董非青細細觀察這些年幼弟子,頗為滿意。
只因山中生活艱苦,拜入宗門修煉,不但自己脫胎換骨,而且能讓家中的父母弟妹也跟著受益,所以這些弟子雖然年幼,但長途跋涉,個個咬緊了牙,再累也不吭聲。
回到小奎村,董非青等了幾日,便有大批的磚石瓦料從易城方向送來,董非青付了料錢,便組織村民將磚石瓦料送上山頂,這是件頗為勞累的事,好在董非青之前承諾了錢糧,村民們並不叫苦。
於是山頂上的莊園率先動工。董非青讓村民先在選址處挖了個長寬各三十丈的大坑,便停下來,讓村民先回去,過三日再來。
三日內,董非青在這大坑底部描畫陣法,他自跟著妘川學習天坑的陣法後,進境極快,如今自行設定一個陰陽輪轉陣法,並不為難。
陣法設定完畢,董非青在上面留出陣眼標記,然後覆土,將陣法先掩蓋住。
三日之期已過,村民們扛著各種工具上了山,便開始按照董非青設計的圖樣,開始修建莊園。
董非青也沒閒著,率領一眾年幼弟子,將山南的那片緩坡暫做了演武場,開始傳授穀神教槍法。
轉眼間兩個月過去,漸漸到了春暖之時,山民們惦記春耕之事,工期甚是抓緊。
如今莊園已經初具規模,此前在易城預定的桌椅傢俱也已送來,村民們便來與董非青商議,準備下山籌備春耕。
董非青道:“這些日子勞煩各位了,這裡有封信,勞煩各位派個人去易城,找魁記山貨店的許老闆,按書信中的交代,將之前約好的糧食拉回村即可。”
村民們都十分高興,此時正是春荒之時,家家戶戶都缺糧,這正是雪中送炭的事。
董非青道:“還有件事要麻煩各位,請各位再留幾日,將門前這片緩坡鬆土除草,我這裡也要開始種地了。”
一個村民道:“這個簡單,我等都是慣做的,用不了三兩日就可做完。”
董非青卻笑道:“這片地,與你們之前做的不太一樣,咱們現在過去,我告訴你們怎麼開墾荒地。”說著便向外走去。
村民們將信將疑,卻不信這樣一個貴介公子,居然能教自己開墾荒地。
到了那片緩坡,董非青在地上畫了一個圖樣,給村民講解。
董非青畫出來的,便是在藍星曾經極為重要的一種耕作方式:梯田。
梯田可以說天然適應西南這種多山丘少平地的山區,當年在藍星的雲貴之地,梯田綿延數千年,成為當地山民最為依賴的一種耕作模式。
村民們圍攏在董非青旁邊,開始各個臉上茫然,慢慢地開始有人聽懂了這種耕作模式,不由得臉上激動起來。
一個年長的村民指著董非青畫出來的圖樣,結結巴巴地道:“董先生,這個……這個,我們能學著用麼?”
董非青笑道:“自然可以!你們就是最先學會的一批人,等你們學會了,下山後便可教會全村人一起來修梯田。”
那村民撲通一聲跪下,向董非青磕頭。其他村民反應稍慢,但也參差不齊地下拜。
董非青急忙一個個扶起道:“各位不要如此,這梯田到底是不是適合這裡耕作,還需要各位嘗試。”
那村民大聲道:“公子放心,我馬三用性命擔保,這個……這個公子說的梯田,正是我等山裡人最好的耕作之地。”
董非青笑而不語,在藍星農業史上,有幾千年的歷史證明,梯田用於這種山地乃是天造地設的耕作方式。自然,若是到了後來科技昌明之時,梯田這種極耗人力,產量卻不高,反而非常破壞生態的模式,乃是被淘汰之列,然而在目前鴻野大陸來說,卻正得其時。
眾村民精神振作,便出力為董非青平整土地,整整忙活了三天時間,為董非青整理出一小片梯田,約莫摺合兩畝地大小。董非青估算了一下,目前卻是夠用了,於是便將村民打發下山。
自村民下山之後,董非青便帶著年幼弟子們一邊播種,一邊練武,這等悠閒日子,實在是自十年前天坑鉅變之後不曾有過。
董非青除教授弟子槍法和五行功法之外,便是默默坐在田壟邊,注視自己種下的種子一點一點破土而出,萌發幼苗,直至慢慢成長。
陰陽轉換,生命成長,董非青感覺自己似乎又經歷了一次輪迴重生,種種天人之道就在這耕種、呵護的過程中,一點點地融入他的感悟之中。
春去夏來,夏去秋至,當梯田中綠意昂然的莊稼變成一片金燦燦的顏色,當枝頭開始掛上沉甸甸的麥穗之時,董非青似乎覺得自己體內有一種東西砰然碎裂,那團已經跟心臟合而為一的魂火突然火光大盛,將心臟緊緊地包裹在其中,甚而那火光開始延伸出無數光芒,沿著體內經脈急速運轉,每一絲每一縷地沉入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