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還會留下一些匠人,士兵和奴隸,碼頭建造不難。

可光是碼頭也沒用,還需要修造房子,貨倉之類的。

這些遺留下來的人,還承擔著修造船塢,畢竟有了水,也要有船拿。

這就不得不提到張雨夢,就這麼短短的時間內,她早就把圖紙給畫了出來。

這些圖紙很是奇怪,沒有船的整體結構,有的只是船尾的一些凹槽之類的構造。

只需要按照她這個來,那麼等電機等電子裝置造好後,直接鑲嵌進去,開關一開,就能飛快的運送到目的地。

甚至只需要兩三個經過培訓的人,就可以開船了。

這可是運河,非常寬闊,所以船不用那種很小的,都是大船,一次裝運一兩千石,都沒什麼感覺。

不過這不是關鍵,最近花費糧草的地方太多,這幾年,雲通郡幾乎喪失了出售大量糧食的能力。

不過,楊乾相信,這是暫時的,開荒的速度很快,每多開一畝,就相當於多了五石的

粟米,如果換成土豆和玉米,那就是海量了。

莊子裡面的佃農,在人數上已經和整個雲通不相上下。

要真的所有人都分配到足額的農田,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大家都是在深耕細作,提升產量,現在終於有了水。

有了水和肥料,那就等於有了良田,有了良田,還怕沒有糧食嗎?

一個佃農如果深耕細作十畝地,按照粟米的產量,會在4~5石。

就算它四石,十畝就是四十石,因為氣候的問題,如果運氣好一年很有可能達到兩季產量。

意思就是說,一個壯年一年可以收入八十石糧食,換算下來也就是9600斤。

繳納三成佃租,還剩6720斤,算他一家四口人,一人日常消耗三斤糧食,也就是一天消耗12斤。

一年下來也無非是4380斤,結餘2340斤糧食,至於拿去賣,還是喂畜生就隨便啦,反正生活肯定是不差的。

就算去掉1000斤糧食換成蔬菜,輔食,還還能結餘1340斤,這可是很大一筆數字了。

在楊乾沒有來雲通的時候,每年交完佃租後,還能吃飽就不錯了,想結餘?想屁吃呢。

有段時間,楊乾也是頭疼的不行,5000頃地,也就是50萬畝,看著很多,可要分給十幾二十萬人,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都被分配去了養殖牲口,不然怎麼辦?

連人均三畝地都達不到,現在好了,不用再怕了。

一旦開墾荒地加上育肥,那良田的數量將會蹭蹭蹭的往上漲。

如果真有一天能達到十萬頃,那自己每季度納稅之後都還能得到近千萬石的糧食。

簡直就是躺賺。

天氣漸漸炎熱起來,馬車裡面開始用硝石製冰,車輪帶著小風扇,不斷將冷氣吹動。

本來在批閱公文的楊乾已經帶著耳機,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