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乾的方案自然被執行下去,後續會有海軍過來對接,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開始了徵兵,但因為中原已經初步統一,徵兵速度並不會很快。

再說這種小島,隨便來一艘戰船,數百士兵就能征服,難度無非是把大量材料和匠人運送過來。

最後,再驅使一批奴隸前來耕作,到時候,可以根據當地的環境,氣候決定種植什麼東西,比如一些經濟作物。

如果一個島嶼有五萬畝良田,按照水稻畝產兩百五十斤來算,一季就是斤,以這裡的氣候,兩季絕對妥妥的。

那麼一年就是兩千五百萬斤,也就是二十萬石。

雖然二十萬石對於大軍補給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可也能提供二十五萬大軍一月之需,還是能敞開了吃的那種。

從瀛洲過來,有多少小島嶼?至少十個,每個島嶼算五萬畝良田的話,那一年就是兩百萬石,這糧草的數量已經能進入大夏軍方的眼中了。

在區域性戰爭中也能起到一定所用,這可是能供應二十五萬大軍十個月的量。

這麼一算,毋高朗頓時倒吸一口涼氣,剛剛還覺得,幾萬畝地也不過如此,可如此一算,他都被震撼住了。

有數的支出,加上一些奴隸,就能創造出如此財富,不得了不得了。

可當他想起,在找尋三大貢木的過程中看到的海量小島嶼,他已無力吐槽,侯爺這次賺麻了。

東南亞對他來說,財富是能看到的,是可以量化的,可現在一看,他覺得,自己還是膚淺了,侯爺的眼光是任何人都媲美不了的。

可隨之而來的是狂喜,說句不好聽的,夏國朝賢如何他不清楚,但私底下他們都知道,雲通郡下轄的地盤,每年稅收越多,文臣,武將的收入才會越好。

現在的官員幾乎都不靠著歲俸過日子,而是過年時候的一筆獎金,你乾的一般給的就平平無奇,乾的好,那獎金就多了,要是犯了錯誤,那就扣獎金,甚至扣光獎金。

這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國家窮了,倒黴了,大家一起倒黴。

國家強盛,國家有錢了,大家跟著一起發財!

到了此時,楊乾的形象在毋高朗的心目中不斷的無限放大,背後還帶著一***德金光。

在毋高朗的印象中,中原諸國的一部分士大夫確實注重農耕稼穡,大王也如此,可真沒幾個能將稼穡這種事情完全融入到骨血中。

可武安侯辦到了,他不光在嘴上強調,更是身體力行,甚至達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按照毋高朗的設想,侯爺佔據東南亞地方後,只需要安安心心待著,發號施令,順便享受海風的吹拂。

沒想到,才剛剛到這裡,侯爺就能做出如此決定,顯然在路上侯爺已經在思考了。

這樣的工作態度,怎麼不讓下面的人服氣。

有時候吶,不是下面的人不聽話,也不是下面的人想摸魚,而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上面都是碌碌無為,下面怎麼能做好事情?

楊乾這樣的態度,下面的人怎麼會不用心做事?

楊乾拍了拍毋高朗的肩膀,笑呵呵道。

「仔細考慮,在我看來,整個東南亞遍佈財富,就看你怎麼拿了,在這裡除了明令禁止的東西除外,你們所收穫的東西,除了納稅,不能經商外,其餘你們自行處理!」

毋高朗絲毫沒有遲疑,立馬拱手。

「此次海軍的任何收穫,都是侯爺的,我們將士如何能拿?」

楊乾眉頭一挑,語氣略帶冰冷「此次?」

毋高朗大聲道。

「今後所有海軍在外的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