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把當時的大王給激動的不行。

在他的謀劃中,只要將那個地方的基本盤牢牢把握住,以此為跳板,北上還是有機會的。

如果楊乾知道

此事的話,也能理解興國的處境,但凡在長江以南的政權,就沒有一個不想北上。

原因有很多就不一一贅述。

可廖國也不樂意,老子地盤是大,那片地方雖然不怎麼值錢,但趁老子打仗的時候,背後捅一刀,任誰都會不爽。

就這樣,兩國的世仇就接

下來。

廖國滅了幾個小諸侯國後,以此地為藉口悍然向興國開戰。

可那個時候,興國已經在那個地盤深耕多年,有了根基。

廖國第一次開戰,根本沒把興國放在眼中,結果大敗而歸。

因為連年作戰,導致廖國雖然國土遼闊卻有了虛胖的感覺。

沒幾年後,中原又掀起大戰,趁此機會,廖國跟興國結盟,再興國出兵剿滅小諸侯國的時候。

廖國悍然撕毀盟約,趁著興國調兵的時候,將那地給拿了下來,不光拿了地。

連那邊的將領都給殺了,這事情就鬧大了。

畢竟在當時,將領以及貴族是可以贖回來的。

主要還是死的那個將領,在興國是一個十分強勢門閥的人,這樑子也就結下了。

別看兩人見面火藥味十足,但坐下之後,卻開始了唇槍舌戰,引經據典,據理力爭。

這一場商議,足足談了五天時間。

郭崇咬死了,就是那當年那塊地。

可那塊地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早已經是廖國不可或缺的地盤,怎麼可能輕易讓出去。

廖國使者也不答應,當最後一天的時候,郭崇罕見的竟鬆口了,既然地盤

不肯給,那麼是否能開通長江沿岸的港口,畢竟興國重商貿。

廖國的市場很大,以往為了打壓興國,每年交易什麼東西,份額多少那都是有定額的。

廖國使者沉吟半響後,終於還是同意了。

當簽約好文書後,兩人不由相互對視一笑,眼中都充滿著狡黠。

當然,也不光是貿易全開,而是大量的條款,兩人幾乎一條一條對過去,幾乎每條都要扯皮良久。

當然,對關鍵的還是雙方口岸開放,彼此都有大型碼頭,雖然大家都是以陸地作戰為主,但側重點不一樣。

廖國和尚國在水戰上,也就稍稍帶一些,畢竟水戰機會並不多,很多的戰船主要承擔的是後勤運糧的工作。

除開夏國不算,水戰最牛逼的還是興國。

當大型碼頭開通後,兩邊的大型船隻就開始動了起來,不管什麼時代,商賈的嗅覺永遠是最靈敏的,關鍵是,這個年代的很多商賈,那都是門閥世家的白手套。

有錢不賺是王八蛋。

就因為這樣的事情,門閥世家們嚐到了甜頭,對郭崇的態度逐漸緩和起來,聽說還是他主張的開通無限量商貿。

隨著兩邊水路開通後,廖國和興國默契的開始徵兵。

按照各國習慣,夏國在滅掉西域和西匈奴後,軍隊裡面應該開始保留精銳,將一些炮灰給遣散回去,種地的種地,做事的做事。

不可能國家一直養著他們,就算想要養也養不起,不說發錢了

,光是每天的人吃馬嚼,能生生將一個強大的諸侯國給吃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