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的制度還是能用的,畢竟漢承秦制,楊乾也覺得有些地方可以借鑑一下。

制度改革的最好辦法是平穩落地,別垂直下降,制度目前還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價值。

不過楊乾的這個屬於草創,因為在秦漢時期,地方醫療就已

經有了地方醫療體系,既郡、縣、鄉、亭。

但楊乾還是覺得,得以自己目前得情況為準。

因為很多史料都是相互衝突的,比如郡縣鄉那都是行政單位。

可亭就有點不好說了。

亭長,吏職,為徭役的一種,漢高祖在秦朝曾任此職,掌同嗇夫。

亭長之屬為亭父、求盜、亭卒,亭父負責本亭保潔,求盜負責追逐盜賊。

這是記載上的寫法,楊乾覺得亭不像一個行政單元更像另一個系統,屬於抓捕偷盜之類的職位。

將事情搞定後,楊乾詢問了下看看還有多久到,從下船的地方到預定的餘杭附近,也就三百里路程。

趕路的話兩天就能到,不趕路的話五天差不多就能到了。

可惜,對方回覆的是,至少有七八天時間才有可能到。

楊乾按下心中的躁動,第一次用水運嘗試十萬大軍的運輸,也不知道成果如何。

這可是考驗一個國家的軍隊投送能力,在這個時代,尼瑪,超綱了好吧,要不是沒有GM,廖國和興國可能早就舉報了。

知道冉敬來的晚,楊乾則開始將那些擱置的公文都拿了出來。

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遲早要挨這一刀,權勢大的同時,你也會失去一些東西。

楊乾現在深刻的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明明知道,想要協調很多家族中的矛盾,可終究手段缺缺,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並不是一個不近人情的人。

很多矛盾都是死結沒辦法的。

掌權者是什麼人?除了坐山觀虎鬥外,那就是個管家婆,俗話說的好管家三年,貓狗都嫌。

楊乾不光要處理政務,還要平衡利益集團內的矛盾,最關鍵的還要將自己給摘出去。

在暗地裡的時候,罵人也不會罵到自己身上,不是楊乾怕被罵,而是私底下的齟齬最容易淤積矛盾。

這矛盾絕對不能在自己身上。

這次的政策下去,不光匠人們有活幹,連帶著藥商們都亢奮起來。

這年頭,不怕有競爭,怕就怕沒生意,特別是建造醫館後,完成了統一配送和增量,這是商賈們最開心的事情。

葛詔找到農家的人後,農家自然樂意牽線,讓一些藥材種植地的農民們開始向上打申請,種植藥材,這絕對是一筆龐大收入。

當然,能玩這一套的,家底最少也要個富農或者土地主級別,尋常人就不要去想了。

種植藥材可不是種植糧食,糧食一年兩熟或者一年一熟,但藥材這東西就不一樣了。

拿茯苓和山藥來說,大概是一年一熟,可像人參就要3~5年才能成熟,沉香更是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當歸需要兩年,黃芪需要兩年到三年,像靈芝就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