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百人騎兵隊也古怪,就是放三次箭,也不管你追不追,直接跑路。

可萬騎長沒辦法,這個地方人生地不熟,你不追,就要承擔隨時有士兵被殺的風險。

要是追了,呵呵,上一個去追的,屍體都還沒找到,還折了三四萬人。

一百里路的距離,硬生生,小心翼翼的走了三天。

期間還被突然出現的騎兵給餵了大量羽箭。

剩餘的六七萬人中,至少有一半人多多少少都帶著傷。

剩下沒帶傷的人,也是一臉神經質的看來看去,生怕什麼時候會有羽箭射來將自己給射死。

又或者有長矛飛來,將自己給射穿。

還有一些士兵甚至對著上蒼祈禱,希望是羽箭和長矛,可千萬別用火球。

那種生生燒死的慘叫聲,如夢魘一般,鑽入他們的耳中,每次稍稍打盹就能夢到那種慘叫,甚至本能的聞到那種充滿屍臭的焦糊味。

又是一隊百人騎襲擊過後。

萬騎長直接沒了脾氣。

將胳膊上的羽箭緩緩拔出,臉上絲毫沒有表情,那如死水般的眼睛,好似感覺,此人已然死亡。

整支大軍中,唯一有些另類的就是一群穿戴比較豪華的獫狁人。

饒是如此,獫狁將領也露出了疲憊之色。

當行軍至關隘面前,卻看到有大量士兵將一個個沉重拒馬擺放在大軍兩側以及身後。

這種木樁加上金屬的拒馬,經過歐陽墨彥等眾多墨家匠人的更新換代後,更加適合複雜的地形。

這種拒馬往前推非常方便因為有輪子,不管是什麼地形都能很好適應,因為輪子不小。

但如果你要反向推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完全推不動,那是因為輪子中軸安裝了特殊齒輪,只能進不能退。

萬騎長的臉上閃過一抹苦澀,這已經是在啪啪打他的臉了。

為什麼?

那是因為,從突厥人死光後,自己的隊伍裡面,斥候死亡率永遠是第一名。

一般來說,前面,左右兩面都會有斥候進行探查。

斥候的戰鬥力不說多猛吧,但騎術和坐騎絕對是最精良的。

萬騎長早已經變得風聲鶴唳,派出去的斥候以四面八方開始探查,哪個方向的斥候沒來,那肯定是有大問題。

可他派出去的斥候,就沒有一個能回的來。

這是什麼意思?

尼瑪,玩十面埋伏是吧。

騎兵,是戰場上,最大的殺器,沒有之一。

但前提是,你能拉得動速度,這樣做的原因就是要限制騎兵拉昇速度的空間。

四面八方全部都是步兵團團圍住,苔黃郡騎兵不是很多,培養起來也很麻煩。

但卻不缺少戰馬。

按照道理來說應該以騎兵跟對方騎兵pK。

但如此一來確是違背了三軍學宮的核心理念,以彼之短,攻敵之長。

高開宇聽取意見後,還是決定用步兵配合拒馬,馬車為主。

第一排是拒馬,第二排是馬車,第三排是手持長兵器的步卒,從第四排之後,全部都是弓弩手。

因為人數的關係,夏軍完全捨去防禦,用甲冑單獨應對聯軍的弓箭。

按照武安侯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