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打仗不可能做到無傷,自然要儘量減少傷亡。

跟幾十萬騎兵野戰,除非楊乾腦子壞了,不然這種混賬事情,除非有碾壓對方的天時地利人和,不然別想了。

就算勝利也是慘勝。

楊乾想的是,對方最好不斷的給自己送經驗讓自己發育。

自己發育的同時,殺傷有效敵人,從而減少對方的實力。

這就是第二個隱藏含義。

你都主動來打我了,那我打回去,朝賢也不會說什麼。

甚至直接會支援自己攻打匈奴。

果然,便宜老爸的脾氣就是傳統夏國人的脾氣,讓自己隨便造,乾死這幫草原蠕蠕。

其實楊乾不知道的是,公文入朝賢,在上朝的時候直接宣佈了出來。

瞬間,群情激憤。

除了極個別大臣打算觀望外,所有的大臣,包括貴族,世家,幾乎一力主張要滅了匈奴。

一些將領甚至請求出戰,讓這群草原野人好好領教一下中原人的兵鋒。

只是楊乾暫時沒辦法回覆匈奴,訊息可以透過電話傳遞過來,但國書只能物理傳遞,可惜沒有傳真機,不然就簡單了。

不過也好,趁著這個時間段,可以給匈奴人挖坑。

想必,他們已經開始行動了。

單于王庭。

這段時間,單于的心情只能說一般般,人口死了那麼多,按照匈奴人的性格,怎麼說也要去報復回來。

可惜,整好冬季。

這種天氣,狗出門都得凍成貓,能不出門最好不出門,草當然草原人不怕寒冷,越冷他們越精神,可路不好走啊,特別是有積雪的地方。

草原比較寒冷,西域的話就更加麻煩,西域實在太大了。

一些地方可能只有零度左右,但另一些相隔五百或者上千裡的地方可能就是零下幾十度。

這樣的極端環境,沒有人會去冒險。

還沒收到夏國的回信,軍師和單于必然不是天真之輩。

派出幾十人,給戰馬套上珍貴的馬衣後消失在茫茫的白雪中。

這一支隊伍能不能到他們所希望的目的地?絕對沒問題,但能有幾人回來,答應是,十人內回來已經是潑天大幸。

國與國之間哪有那麼簡單的征戰,更何況都是當世各自地盤中的霸主。

大國博弈,哪有這麼簡單。

雙方都開始醞釀著對自己有利的謀劃。

烏孫國,赤谷城。

商隊管事將大量的蜂窩煤賣出後,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

這東西平日賣的話,估計得虧欠,但在冬季賣的話,那獲利可不少,特別是貴族。

商隊可不是隻賣蜂窩煤,賣煤的同時還搭配著暖爐,簡化多次後。

煤爐已經有了很多個型別,大類就是兩種,一種國內用的,還有一種是出口型。

販賣到烏孫國的就是出口型,運送的時候全都是一張張的鋼皮,開啟後,按照不同部位的卡扣直接就能組裝成一個簡易煤爐。

只要到了地方組裝好,內壁中間裝入一層沙土就成了,放入蜂窩煤或者木柴都能充當燃料,接入管道後,還能排煙。

當然,管道沒辦法販賣,運送過去不划算,至於鋼材,那都是最普通的垃圾,可工藝放在那裡。

不是楊乾小看他們,就憑西域人和草原人的冶煉水平,這玩意兒都無法回爐打造兵器。

有楊乾這個奸商在,鋼皮很薄,一個煤爐如果內壁不用沙土夯實,怕是蜂窩煤點起來都能燒穿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