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豪賭(第2/3頁)
章節報錯
好像確實沒有好處。
官員又說道“我們有最新的種植技術以及漚肥技術,能保持土地肥力,還有農耕機械。”
“想要學的,三天後去城外,有人會專門傳授你們必要的種植知識。”
“還有,五六天後,奴隸會相繼到達,在奴隸到達之前,你們包括整個洛邑城的所有人都要搬離城池,有多少產業,就這幾天核算好,登記好。”
看到眾人有什麼話想要說。
官員立馬打斷了他們的幻想,回答的東西已經夠多了,說的也已經夠細了。
“你們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反抗武安侯,那在你反抗的時候,你的命就不是你自己的,很快你的腦袋和你全家的腦袋都會掛在城牆上。”
“另一條路,就是將所以家產賣給我們,你們離開這裡去廖國,我們不會阻攔,甚至可以護送你們過去。”
說完,官員帶著士兵離開了。
這些官員未來都是洛邑的班底,按照道理來說,應該去洛邑城內的,可到了裡面一看,狗都嫌棄。
還不如住在帳篷裡面呢,省的將傢俱,書籍,公文等雜物搬來搬去。
洛邑雖然破敗,但也有完好又奢華的府邸,那就是士族們的府邸。
在府邸裡面,十幾個較有威望的人,坐在這裡。
旁邊站著的是一個個士族,鄉紳以及地主。
其實,這三個身份的人是有鄙視鏈的,士族看不起鄉紳,鄉紳看不起地主,可現在,都要開始抱團取暖了。
商量半響後,很多人還是沒有辦法相信,所謂的土豆能畝產四十石,按照他們的分析能有4~6石就牛逼大發了。
最後,他們決定了。
所有人都留了下來,當外派官員聽到這個資訊後,也是滿臉驚訝。
鄉紳和地主不走,那很正常,可士族不走,那就有點詭異了。
鄉紳泛指一種社會階層,他們通常來自地方上的中小地主、退休回鄉或長期賦閒居鄉養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鄉村社會有影響的人物。
因為通訊和交通的問題,加上整個社會的性質,土地集中在鄉紳的手中。
在當地有子弟做一些小官小吏之類的,有權利,但不大,通常是在當地逞威風,一但出了當地,在沒有聯姻的地方,那就狗屁不是。
至於地主,那很好理解,就是有大量土地之人,他們透過兼併大量土地,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新興地主開始取代奴隸主和封建領主,成為社會的統治階級。
這些地主透過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等方式,獲得了更多的土地,並發展成為新興的地主勢力。
同時,原本的奴隸主和封建領主,由於權勢和財富的流失,也逐漸演變為地主階級。
這兩幫人不走,是可以理解,因為他們的身價都在這裡,走了就什麼都沒了。
有人會說,官府給錢了,去廖國也可以買地啊!
別人不知道嗎?廖國能買地嗎?能買,可買的是什麼?垃圾田,可能一年都種不出糧食的那種。
良田可都在真正的掌權者手中,誰會賣。
至於士族,其實這個時期計程車族跟貴族還是有區別的,士族一般都會有些文化底蘊,看不起鄉紳和地主。
可很多士族需要向貴族服務,這裡連跟雞毛都沒有,服務個鬼啊,在夏國官員看來,這群人就是仗著自己有文化,知識,看不起別人而已。
貴族主要是指諸侯國的國君、卿大夫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