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冉敬提交上來的報告,楊乾的眉頭有些狂跳。

「你有把握嗎?」

「君上,應該沒問題,畢竟我們以後也要撤退,哪怕駐軍,應該也不會超過五萬。」

楊乾看著公文上的內容,不由沉思起來。

現在能出動的軍隊,可以有三萬人,但對指揮過大規模作戰的冉敬來說,就有些寒酸了。

不過還好,在王城附近的幾乎都是玄甲軍,他們不光戰力彪炳,連裝備武器都是當世最先進的。

冉敬現在想要動用高句麗的軍隊,自從楊乾佔了高句麗王城後,從

沒有一刻停止對高句麗士兵的洗腦。

幾乎有點資歷,學歷史很有一套計程車兵都被拉去教化高句麗計程車兵,目的很簡單。

第一:扶余人和中原人對於夏國來說,語言一樣,字型雖然不是很相同,但稍稍學習下就能認識夏國文字。

沒有了文字和語言的阻礙,那麼士兵們就不會有牴觸情緒。

第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然這正確是楊乾說了算,在軍中強調集體主義,個人主義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但光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是畫大餅,軟體過關,硬體也要過關,在吃飯這塊,楊乾幾乎從來不小氣。

只要是沒有被押送到雲通郡當奴隸的,剩下的高句麗精銳幾乎都被自己收攏起來。

兩方士兵輕度融合,也算一個不錯的開端。

第三:給了好吃好喝,接下來就是士兵的家眷與普通百姓,只要給他們一個好生活,最關鍵的是,需要在夏國人和高句麗人的問題上,處理的公平公正一些,如此一來才能讓他們體會到。

第四:拉一批打一批,人永遠有一種劣根性,只要刀沒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就不會有危機感。

甚至扶余人和中原人的地位已經拉近到跟夏軍差不多的地位。

這樣一來,本來就鬆散的多民族高句麗,在內部結構上瞬間被擊潰。

人多,主意多,很多扶余人和本土中原人立馬心繫夏國,一些不加入的,也在大環境的薰陶下,內心紛紛搖擺起來。

第五:文化入侵,創立學宮,讓高句麗的這些百姓小孩能得到正統的中原教育,還是楊乾改版的那種,如此一來下一代之後,就再無高句麗痕跡。

「冉敬,這是一次很大的冒險,貿然將高句麗的軍隊併入進來,怕是會出亂子。」

冉敬說道「我已經檢視過,王城以及附近城池的高句麗士兵情況,濊貊人幾乎都被運往朝賢,扶余人和中原人的情況很好,因為沒有爆發衝突,也沒死人,所以內部並沒有仇恨。」

說到這裡,冉敬不得不感嘆,君上征戰高句麗,幾乎沒有一點瑕疵,反觀自己那邊的遼東,最後的時候,卻沒保住菊花,足足攻城大半個月才能下。

上百座山城,到現在還是豫佐接手。

冉敬笑道「君上,有所不知,現在王城內對您的評價非常高,以至於有人想要儘快融入夏國。」

「很多百姓拿到了應有的糧食,取暖燃料。」

楊乾點點頭,看來自己的策略沒有問題。

「冉敬,你要知道,高句麗人在目前來看,還不算完全融入我們,這裡是我們生產奴隸的最合適地方,當然,如果有更加適合奴隸來源的地方,我倒是很樂意將這裡給好好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