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內家拳的參考(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有一些技擊之法,可惜這種技擊之法,很是生硬,在戰陣中幾乎用不到,哪怕是在遊俠兒的爭鬥中,也不是特別適用。”
“如果我們在藥浴中打熬筋骨,運轉練氣之法的時候,加入呼吸吐納的方法,雖然不能增加我們的力量,但能讓我們的氣息更加綿延悠長。”
“氣長,耐力就長,不管是街邊巷戰,還是戰陣對敵,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楊乾點點頭,原來如此,可能是傳承的斷代,畢竟先秦練氣士的名號現代人都聽過,可沒人見過,就算有專家說了一些記載也可能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畢竟當年的很多資料都在項羽火燒咸陽的時候被焚燒殆盡,要知道政哥當年統一中原,很多的練氣之法都被收入王宮內。
而且內家拳在戰場上也不行,因為內家拳裡面,樁功和呼吸之法是基礎,還有一大半的東西是記載的技擊。
什麼是技擊,如果樁功和呼吸之法是內功,那麼技擊就是招式。
內家拳的招式,根本就不能上戰場,楊乾記得清末有當時著名的武林高手,上了戰場大殺四方,幹掉幾十個人後,就被人家用軍陣亂刀砍死。
可成本呢?練武一輩子,就這麼在瞬息間被斬殺,投入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
而現在這個年代的遊俠兒技擊,武藝,那都是殺人技,反倒徒手的比較少,大多都是配合兵刃。
龍道元那個撲街,說的難聽點,有劍和沒劍,那是兩碼事,如果有劍的話,他就是當世第一的劍客。
如果沒劍,可能還不一定能打的過楊乾,畢竟徒手和兵刃差距還是還是很大的。
楊乾捏著下巴,摩挲了下,說道“技擊之法,我現在沒興趣,畢竟上次那個搓踢,我一直在學。”
“可惜,用處不大,在軍陣對壘的時候,哪怕最後軍陣亂了,最關鍵的是反應力以及敏捷度,不然剛剛殺了一個人,你就會被旁邊的敵軍斬殺。”
浸淫戰爭良久的楊乾,比任何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曹無雙點點頭,將資料翻了幾頁說道“而且內家拳裡面有多力量的全面註解,明勁,暗勁,化勁。”
楊乾抽了抽嘴角,翻了個白眼道“不會還有丹勁和罡勁吧?等什麼時候見神不壞,就能破碎虛空了?”
曹無雙又翻閱了幾下,聳肩道“沒有你說的丹勁和罡勁。”
楊乾直接坐了起來,不可思議道“還真有明勁,暗勁,化勁?”
“你的資料沒錯的話,那就是有的,而且我看不像是假的,上面寫的很清楚。”
“明勁:練之總以規矩不可易,身體動轉要和順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齊而不可散亂。拳經雲:“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意思是,普通人一到兩年的練拳時間可以把肩胯等大關節鬆開,明白什麼是松什麼是整。這就是出功夫了,從此進入漲功夫階段。”
“此階段雖然已經明白了整勁,但是拙力尚存,所以打不出剛脆勁了。你就算能打出力量,就是所謂的剛猛爆裂,其實也是拙力。”
“可,我們完全已經進入了這個層次,以我們兩人的武藝,隨意一擊,那就是明勁。”
“至於暗勁,練之神氣要舒展而不可拘,運用要圓通活潑而不可滯。拳經雲:“圓者以應其外”即此意也。”
“根據上面的記載,有一個叫劉奇蘭在房間裡打鷹形,動作緩慢,毫無力道,落腳看似無力,可是下面的磚塊裂了。”
“至於化勁,練之周身四肢動轉,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用之。雖是神意運用,惟形式規矩仍如前二種不可改移。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耳。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即此義也。”
“這段話我不是很理解,但有個小典故,說是有一個叫孫祿堂的人,他把食指中指並起來,讓人掰開,那人費力全身的勁也沒掰開,由此可見孫祿堂功力之深厚,勁力貫稍節。”
曹無雙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記載下來的東西,隨即長長的嘆了口氣。
“可惜,這些技擊之法,生硬了,怕是上了戰場,反倒是軍陣中最薄弱的一環。”
曹無雙也精通兵法,看楊乾打了這麼多仗,耳濡目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自然知道,這種內家拳的東西,練到高深處是可以強大自身。
可惜,只能當個戰場衝將,對身體的強化,到底是在練氣之法之下的。
楊乾聽聞,擺擺手,搖頭道“技擊這方面以後再說,師傅你說的那個呼吸之法,看上去很不錯的樣子,有沒有搞頭?”
相比於什麼,雜耍把式,什麼手指分不開,什麼落地能踩碎磚頭,楊乾並不在意,也不稀罕。
戰場上,刀光劍影,一個剎那的時間就能決定很多東西,還能讓你有時間蓄力?準備?想什麼呢?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