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她卻並非什麼難事,沒有過多解釋,轉口問道:“二伯父,我還以為你要出了年才過來。”

“我在府中也沒有事做,倒不如早點過來幫你們。”楊齊忠放下白菘,笑道。

看到挖出來的紅薯十分驚奇,他幾乎沒見過這種東西。

楊巧月這倒沒有避諱,告訴他這叫紅薯,可以當主食果腹,而且易在貧瘠土地栽種,耐寒,耐旱。

這種食物暫時還未傳到北方,自然沒見過。

楊齊忠看著小巧的侄女,想起四弟將她們母女扔到鄉下兩年,心底竟然有些慶幸兒子跟來。

這丫頭在京師時的性子他也算了解,一旦討厭一個人是非常徹底的。

笑著沒再多問,這些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

楊巧月招呼著他們下地幫忙,這麼一大片要在離開前收好。

二伯父一房為人憨厚,也沒有功名,在鄉下長大,不爭不搶,對於在哪並不在意,只要一家人平安喜樂就好。

楊穆忠和楊齊忠都是幹農活的一把好手,一日時間,總算收了兩車白菘和紅薯。

楊巧月在老家房子挖了口地窖,專門放糧食用的,至少能保證存放個幾個月沒問題。

這段時間,他們都在收成,地窖放得滿滿的。時間一晃,已經出了年。

也到了離開的時候,他們要到縣裡過新年。

這日,村裡的族叔上門,大家都知道楊巧月要離開了,雖然遺憾,但也為她高興,各家送來禮物讓她帶上。

牧羊村所有人都感謝她,要不是她,這兩年不知道村裡要死多少人。

“族叔,替我謝謝大家,等收成了我會回村裡的。”

楊巧月和大家相處兩年,鄉下人更淳樸一些,沒有那些個勾心鬥角,她也輕鬆了兩年,發自內心的感謝。

“村裡出了你爹一個官,大家都覺得驕傲,但相比之下,你對村裡的幫助更大。要是去縣裡受了委屈儘管回來告訴族叔,我們楊族人永遠都是你的後盾。”老族叔看著乖巧的楊巧月,滿臉寵溺。

他經歷那麼多,怎麼可能看不明白母女倆被扔在鄉下的事,說是養病實際就是受罪。

對那個村裡唯一飽讀詩書的楊賈配心有不滿,不管做再大的官,都不能忘記本心。這麼對自己的女兒和正妻,兩年前,從京師府被貶回燕縣,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楊巧月聽著,不管如何,內心都是溫暖的。

拿出自己醃製的辣白菘,讓老族叔幫她送給村裡的人,這下飯的菜大家都喜歡。

老族叔笑著收下,和呂氏楊齊忠他們說了會兒話,便告辭了。

次日,楊巧月呂氏和楊穆忠三人一早便離開了牧羊村,趕往縣城。

楊齊忠留下來,等春季收成了再回。

楊巧月看著遠遠消失的村莊,淡淡收回心神,面色平淡,絲毫沒有因為即將和家人相聚流露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