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賈配也沒有過多追問,讓福叔給大師們在旁邊安排落腳,明日再開始做法。

他們離開後,楊穆忠才和楊巧月說起這一行的前因後果。

是罐子村的鄉民上次在外縣售賣菌菇時遇到大覺禪師,因為是素食,當時他還買了許多。

這才從罐子村民口中聽說這些菌菇是產自燕縣南莊,說起她幫助大家的事情。

楊巧月這才恍然,其他人聽著也十分意外,沒想到還有這麼巧的事。

“一開始大隱寺人手緊張,臨近年關打算拒絕的。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大覺禪師才親自帶著弟子前來幫忙,添油錢都沒問就來了。”

楊巧月慶幸結了善緣,沒有名寺的超度,會被人詬病,說死者不受人恩敬。

別人雖然不提,他們不能失了禮數,該準備的一件不少,餐食都親自過楊巧月。

次日,禪師們開始圍著靈柩做法事,維持三日。

楊家請到大覺禪師的事,不一會兒就為燕縣眾人所知,紛紛詫異,這位大師可是隻給有功德善行的逝者做法事。

丹州府誰家的白事都以請到他為榮,這是對死者最大的孝心和最高的肯定。

當日,楊齊忠從牧羊村趕回來,一進屋就跪在靈柩前,悲痛欲絕的哭起來。

他沒有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內心更加自責。

楊穆忠的情緒原本還能剋制,看到父親痛哭,他憋了四日的情緒也釋放出來。

良久,父子倆的情緒才平復下來。

楊巧月上前安慰二伯父,他沒能及時回來也是因為幫她在鄉下看著地。

楊穆忠急忙幫著解釋,生怕父親責怪楊巧月。

楊齊忠實際也沒有責怪之意,誰也想不到意外會來得這麼突然。

反倒聽到侄女負責起母親的後事,家中那麼多人,竟然靠小女孩撐起楊家,有慶幸也有心疼。

楊巧月知道牧羊村趕路有多辛苦,“二伯父,你去休息吧,祖母有四哥他們守著。”

楊齊忠拒絕了,雖然疲憊,但沒有去休息,直接守靈盡孝。

第五日,縣外的親戚陸續到了,先是周氏孃家,來了楊穆忠的舅舅,都是農民家,禮數中規中矩,帛金也盡了最大心意。

呂氏孃家當天也到了,舅舅因為生意到了外地通知不到,楊巧月外祖母親自過來弔唁。

呂老夫人一路趕著,面容憔悴,看著楊家的喪幡忍不住悲傷。

上一次見楊老夫人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不禁感慨歲月不饒人。

呂老夫人穿了一身素衣,給楊老夫人上香燒紙,全了禮數。

“娘,您這麼大年紀,怎麼親自過來了!”楊賈配帶著大家回了禮,才到一旁說話。

“呂兒她哥正好出門走生意了,總不好讓小輩來。老姐姐走得太突然了,老身也想趁著還走得動,來看看你們。”呂老夫人面容憔悴說道。

呂家長輩親自過來,可謂最重情義,禮數也是目前最重的,帛金給了一百兩。

聽到呂老夫人親自過弔唁來,呂氏帶著楊巧月出來。

呂氏看到呂老婦人的一瞬,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她們已經幾年沒見了。

呂老夫人看到許久未見的女兒,臉上的疲憊頓時化作柔和,“這麼大還哭,孩子們都看見了。”

話雖這麼說,呂老夫人還是很親暱的任由呂氏抱著哭。

“再大,在娘面前也是孩子。”呂氏嗚咽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