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年禮知親疏(第2/2頁)
章節報錯
閒聊幾句,呂氏主動說起孃家年禮的事兒,她問楊承棟的時間,想讓他去送年禮。
“時間上沒問題,來回十日應當可以,能在年關前趕回來。我年後才去書院。”楊承棟回道。
這件事便定下,年禮呂氏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一箱子,都是給外甥外甥女準備一些衣物。
楊承棟想著早去早回,便定下回家準備準備,明天出發,走水路,順風兩日便能到。
楊巧月給外祖母家的年禮比呂氏還多,裝了一箱紅薯,一箱醃製的白崧,一箱菌菇。
楊承棟差點忘了說這事,“爹讓我和大姑家的年禮一起送去。”
提起楊家的大女兒,呂氏露出一抹回憶,大家都好久沒見了。
她記得剛嫁來楊家時,和大姐的關係最好,大姐的婚事還是孃家幫著介紹的。
嫁給蘇地一個普通商賈,這些年發展得不錯,小日子過得可以,大家一直也有來往,雖然楊家覺得低嫁了,一直不滿,還埋怨呂家。
這兩年被貶後,埋怨才淡了些。
“月兒,你那些特產有沒有多的,給大姑家備上一份。兩年前你父親和祖母決定那事,她也是反對的。每年總不會忘了給我們備上一份禮,之前在鄉下不講究,如今過去是要回禮的。”呂氏淡淡說道。
楊巧月自然沒有意見,大姑是個知足常樂的人,所以並不覺得高嫁是好事,也準備了三箱特產。
第二天南莊門前,裝了滿滿七箱,呂氏一臉笑容,本來顯得寒酸的年禮,因為楊巧月的幾箱子外面買不到的特產,一下子顯得禮重了很多。
“大哥,辛苦你了。”楊巧月看著楊承棟無奈的神情,笑道。
楊承棟想到這幾日不時在楊家聽到的話,“這幾日家裡一直說你偏私,這要是讓大家知道,不得說道你。”
“隨便她們說,我又不在意。”
楊承棟也不想楊巧月真的就和楊家生了嫌隙,卻又找不到幫父親祖母說好話的理由,實在是他們做的事過分,到嘴邊的話嚥了回去。
“你呀!在家照顧好自己和母親,遇事別衝動,有什麼事等大哥回來再說,大哥一定不會讓你們受委屈的。”
楊巧月笑著點點頭。
楊承棟隨後向呂氏行了一禮,拉著馬車到楊家裝上給大姑的年禮。
跟南莊送出的年禮相比,楊家的就小家子氣很多,連一箱子都準備不齊。
這還是賣了家裡很多東西才勉強湊出來的年禮,柳氏孃家、趙氏孃家、周氏孃家、還有兩個姑姑。
柳氏給楊家大女兒準備的年禮最輕,半箱子都不到。
看到楊承棟拉著七口大木箱,大家眼睛都直了,這也對比太強烈了。
眾人的臉色十分尷尬。
楊承棟怕家裡以為母親藏私,解釋道:“我娘也只准備了一箱子年禮,剩下的六箱是妹妹給大姑和外祖母一大家子準備的,都是些土特產,不值錢。”
言語之間滿是維護之意。
趙氏看不慣,冷哼一聲:“四弟媳還真做得出來,只給了她孃家和大姐,裡外倒是分得清楚!難道我們幾房不是楊家人嗎?年禮輕了,丟的是楊家的臉!”
楊承棟頓時皺起眉頭:“大伯母,這話可是我母親讓楊家丟臉了?我說了,母親也只給外祖母家準備了一箱年禮而已。剩下的六箱土特產是月兒準備給大姑和外祖母的!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大哥,你這都聽不出來什麼意思嗎?大伯母這是在責怪我沒給大家準備一份年禮。”
話落,一道小巧的身影從遠處走來,拿著一個包裹,臉上掛著一抹戲謔的笑容,除了楊巧月還能是誰。
大家見楊巧月來了,紛紛臉色一僵。
“妹妹,你怎麼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