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先皇以來,我等不過只能在學室書堆之中打轉,以娛平生罷了。”

曹景春的聲音,頓時引起附近幾艘畫舫之上的人的贊同。焚書坑儒以來,大秦只允許一種學說流行,那就是法家。

同時百姓之間不得儀政,也不得私下進行大量的學術討論。

這種情況直到先皇歿後,趙亥登基,才得到部分的緩和。在整個過程之中,讀書人的地位,都是一再降低。

“我等讀書人,要權無權,要爵位沒有爵位,要錢也沒有錢,誰人會聽我們所說?”

“現在大秦如此多貪官汙吏,權臣保持朝政,我等能做的,也不過只有在私下,寫寫文章罵上幾句罷了。”

“唉,我們讀書之人,地位實在低賤。”

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趙亥可以聽得出來,他們的內心當中,怨念比較深重。

不過他們當著多數人的面,也不過說的太過放肆,都是委婉含蓄表達就是。

趙亥此時聽著周邊幾座畫舫的議論,仔細想了想曹景春的話,也覺得有道理。

這個時代還沒有科舉制,大秦以武掃蕩六國,武人軍人的地位,要遠遠高過普通讀書人。

讀書人想要入朝為官,基本沒有可能。權臣現在也基本都是世襲,因此讀書人處境非常艱難。

趙亥忽然對眾人振臂一呼,說道:“諸君,我等讀書人,劍折不改剛,月缺不改光。不可以遇到一點低迷時勢,就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只要你我盡力,大秦必然有我們一番作為。”

“自春秋戰國以來,六國丞相,乃至謀士門客,無一不是飽學之人。”

“天地之大,豈能有我們讀書人無可為的道理?”

“且都忘記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孔子老子等世人皆尊的聖人所在的年代?”

“若是我等持續努力,以大秦的穩定和平,早晚能夠恢復當年的興盛。”

趙亥一番話,也是打動了部分讀書人。

他們如夢初醒般看著趙亥,他們知道,趙亥說的沒錯。大秦的武功勳貴再高,治國靠的還是讀書人。

商鞅曾經是,李斯曾經是,馮去疾也曾經是。

趙亥沒有否認讀書人當下的艱難,而是告訴眾人要在低谷時刻奮力前行,不要自暴自棄。

趙亥繼續說道:“我希望,我大秦的讀書人,都能夠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有一份力,就發一份力,有一分光,就發一分光。”

“到時候,萬千螢火如炬,最終就能夠起到讓大秦國泰民安,永遠繁榮昌盛的作用!”

趙亥的聲音振聾發聵,就好像一道驚雷一般打在了曹景春的身上。

曹景春看著趙亥,渾身都發麻,眼神之中說不出的震驚震恐。

趙亥說的對,作為讀書人,不應該被當下的環境和局勢影響,而應該儘可能儘自己的一分力,一分光,去為大秦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