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7章:論功行賞(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雋淡淡地笑了笑,年長的皇甫嵩把功勞讓給了他,沒想到這年青的永久也把功勞讓給了他,怎麼高尚的君子都讓自己碰到了?不由得看了永久一眼,眼神裡浮現出些許讚賞。
“永大人精於騎兵作戰,在幽州邊境大有可為,將來一定會是國家棟梁之才。但願永大人在幽州大展鴻圖,為保境安民立下汗馬功勞。”
“呵呵……”
永久笑了,輕輕的笑聲在寂靜的宛城街道上瀰漫。此時的宛城裡幾乎沒有居民,街上空蕩蕩的,只有一些將領和親兵,遠遠地跟在永久和朱雋的身後,悄無聲息地走著。
“謝過將軍大人,永久一定不辜負將軍大人的厚望。”
朱雋擺擺手,怔怔地看著前方,眼看就要走到北城門了,朱雋的臉色漸漸凝重起來,滿腹的心思凝聚在眉頭,他彷彿下了好大決心似的,眸子裡充滿了疑惑。
“不過永大人,我有一事不明,那黃巾軍首領楊松、楊柏乃楊家寨土匪,他們怎麼突然會成了黃巾軍呢?我派人調查過,結果不僅楊家寨,連王家衝的村民也一個不剩的全部失蹤了。我記得你們好象是隱藏在王家衝的,你知道那王家衝村民們的下落嗎?”
“哦……”
怪不得你要找我說話,原來是為了這事。你還真有心啊,只可惜你遲了一步,張半仙比你早想到了這一天,那王家衝的村民早就走遠了,今生你也不會再看到他們。
“我們離開的時候,他們都還在王家衝啊。”
朱雋無奈地搖了搖頭,藉著皎潔的月光,他仔細打量了永久一眼,那青春俊秀的臉龐上透著些許的狡詐,明亮的眸子裡不時閃過一絲寒芒,他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哦,原來是這樣。”
走出宛城的北城門,永久和朱雋就要分手了,然而朱雋彷彿還有話要說,他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想從那遙遠的月宮中找出一絲絲的答案。可是他什麼也看不到,只得回頭看了永久一眼。
“好了,我們就在這裡分手吧。”
永久知道朱雋的心裡還在懷疑,不過這也怪不得自己,誰讓你不允許黃巾軍投降呢?本來皆大歡喜的結局,被你一手破壞了。想到這裡,永久雙手抱拳,朝朱雋施了一禮,眉宇間帶著淡淡的笑意。
“將軍大人,一路走好。”
南陽官道
南陽的秋天好象來得特別的早,淺黃的樹葉不斷地從樹上飄落下來,好象是幾隻黃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著大地,蕭瑟的秋風掃過南陽的原野,草木一片黃落。
通往北方的官道上,一支長長的騎兵隊伍正在緩緩向前。看樣子他們並不急著趕路,戰馬信步走著,一邊行軍,一邊看著官道兩旁的秋色,時不時的還交談幾句。
然而永久卻緊鎖著眉頭,心情也象這秋天一樣惆悵。抬眼望去,茫茫的原野一片枯黃,光禿禿的高梁稀稀落落地站在農田裡,可惜並沒有什麼果實,今年又是一個欠收的年成。
南陽的百姓,又是一個難熬的冬季。
“大人,一路上見你眉頭緊皺,是什麼事讓你如此不開心。”
一路行軍,幾個軍師就跟在永久身邊,大家見永久不說話,也一直沒有做聲。悶聲走了半天,戲志才實在是忍不住了,他朝永久笑了笑,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什麼時候,天下的百姓才能吃口飽飯呢?”
猛然間,幾個軍師明白了,不由得調頭看了看荒涼的田野,心情也一下子暗淡下來。這個問題誰也回答不上來,自古以來,不是天災,就是人禍,要想讓天下的百姓吃口飽飯,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人,只有出了堯、舜、禹、湯這樣的賢明帝王,天下的百姓才能吃口飽飯。然而天下帝王殘暴、昏庸者多,賢明、仁德者少,故天下百姓吃口飽飯確實不易。”
幾個軍師之中,就數張半仙最無顧忌,反正他是個算命先生,什麼話也敢說,大不了重操舊業。其他幾個軍師不置可否的笑笑,誰也不敢接他的話頭,在他們的心中,還是向著漢室天下的,怎麼敢說當今皇上是昏君呢?
“各位軍師,大家務必記住一句話,天下百姓才是我們的根本!”
眾位軍師的眼睛一亮,這永久還真是心繫天下百姓啊,不由得想起了他多次提到的為天下百姓安寧而戰的話,看到永久還真不是妄言。大家一起雙手抱拳,朝永久施了一禮。
“大人教誨,我等銘記在心。”
就在大家還在回味的時候,張半仙卻眯起了眼睛,眸子裡卻閃出一絲精光,他把永久打量了半響,又看了看眾位軍師,在心裡掂量了一會,突然仰天發出了一聲長嘆。
“唉,可惜啊,大人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太守。”
這句話不輕也不重,誰也挑不出什麼毛病,然而在此時說出來,意思卻相當的明顯。眾位軍師何等聰明之人,頃刻間就想到了許多,不由得嚇了一跳,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
“縱然身居斗室,也要胸懷天下。官職再小,也要心繫天下蒼生疾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我的宗旨,不知各位先生是否願意與我一道為天下百姓而奮鬥?”
永久當然明白張半仙的意思,不過現在為時尚早,他可不想讓張半仙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來,把幾位軍師嚇著了。連忙藉機轉移話題,順帶著把幾位軍師拉到自己的戰車上。
“我等願意追隨大人,為天下百姓而奮鬥。”
這麼高尚的奮鬥目標,任誰也沒有理由拒絕,除非你承認自己是個小人,而這些軍師們往往以君子自居。眾位軍師相互對視一眼,幾乎是異口同時地回答。只有張半仙眯著雙眼,沉吟了半響,才緩緩地長出了一口氣。
“天下有了大人,乃天下百姓水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