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1章:招攬戲志才

陽翟縣城是穎川郡的首府,是穎川郡十七個縣城中最大有一個縣城,城牆也比長社的城牆高大、堅固的多。波才原來就在這裡留有一萬人馬,佔據著縣城。這裡背靠嵩山,群山連綿千里,波才逃跑到這裡後,既可以憑城堅守,也可以守不住時逃到山裡去當山匪。

朝廷大軍追到陽翟後,面對堅固的城牆,也是無能為力。儘管朝廷軍隊士兵強悍,裝備精良,但是沒有攻城利器,也只能是望城興嘆。冷兵器戰爭,佔據城牆,可是天大的地利,憑著五萬多人,想要攻破十萬人把守的城牆,無疑於天方夜談。

皇甫嵩、朱雋並沒有命令永久參與攻城,他們還不至於幹出拿著寶劍劈木柴的傻事。交給永久的任務,就是沿著陽翟縣城巡邏,切斷波才的糧草來源,以及波才與外界的聯絡。

朝廷官兵們忙著製造攻城雲梯,做著攻城的準備。永久則沒有多少事,他把巡邏的任務安排給程遠志、孫觀二個千人隊等,分成二班,輪流巡邏,自己尋思著別的事情。

在永久的記憶中,這個時期的著名謀士好象都是穎川人,不過具體的名字大多記不清了。想了好長時間,只想起荀彧、荀攸、戲志才、郭嘉、徐庶等人,就派李虎、李豹、李文、李武兄弟帶著斥侯四處去打聽他們的下落。

打聽了二天,斥侯們陸續回來報告了穎川謀士的情況。原來荀彧、荀攸叔侄倆已經接到朝廷的徵召,到朝廷任職去了。郭嘉、徐庶年紀都還小,目前還在讀書呢。只有戲志才年齡適中,學業為成,閒居在家。

想起歷史上戲志才得到曹操的一紙邀請信就出山,應該是個很容易請動的人,就在打聽到戲志才訊息的第二天,永久就讓李時、李上準備了豐厚的禮品,迫不及待的帶著眾兄弟去拜訪戲志才。

“大哥,這戲志才何德何能,讓大哥這麼隆重地去拜訪他?”

張飛跟著永久去見過許多人,從來也沒有看到過永久給誰買過禮品,而且還是這麼豐盛的禮品,這真是讓張飛有點吃驚。聽說永久引著這麼一大隊人馬去拜訪一個並沒有什麼名氣的年青文士,頗不以為然。

“三弟,我們都是武將,得請幾個謀士為我們出謀劃策。你沒聽說過嗎?主將無謀,累死三軍。”

“大哥,沒有謀士我們不也是盡打勝仗嗎?我覺得大哥你比算命先生還要靈,還用得著請謀士嗎?”

“三弟,快別瞎說。一人計短,眾人計長,有幾個出謀獻策的智慧之士在身邊,我們就會少犯錯誤。”

其實在永久的心中,一直打著小鼓,心裡極不踏實。自己無權無勢,又沒有名望,僅憑一萬多騎兵,那戲志才會跟著自己走嗎?自己有什麼可以打動戲志才的地方?

不過想想那劉備一無所有,還能招攬來那麼多謀士、武將,想必招幾個謀士不會太難。何況現在大漢朝廷還沒有大亂,諸候也還沒有興起,謀士們也還沒有到吃香的時候,請他們出山,讓他們以發揮自己才幹的機會,他們應該高興才是。

要不自己也來個三顧茅廬?

戲志才的家座落在一個小村莊裡,綠樹成蔭,花香四溢。來到他家的時候,戲志才家的僕人也還客氣。永久說是來拜訪戲志才先生,那家人就把永久一行人讓進了院內,並熱情地招待永久他們喝水,然後進去向戲志才通報。

待客的大廳裡懸掛著幾副字畫,顯得古色古香,俱是聖人教誨、名人字帖,顯示出主人的雅趣和嚮往。看起來戲志才的家境也不是十分富裕,然而卻處處顯示出書香之氣。

沒等多長時間,就從裡屋出來個年青人,約摸二十多歲,好象還比永久年青一點。身材適中,面目清秀,嘴角帶著淡淡的笑容,卻也難掩病態的蒼白。身著布衣長衫,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

“在下戲志才,讓各位久等了。不知各位尊姓大名,找在下有何見教?”

那戲志才走進來的時候,見到幾個魁梧的大漢,臉色略顯驚訝,輕微楞了楞,但稍縱即逝,顯得沉穩、練達。永久連忙站起來,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向戲志才施了一禮。

“在下永久,幽州義軍首領,這是我的幾位兄弟,我等兄弟正跟隨朝廷大軍圍剿波才黃巾。然而在下才疏學淺,常思賢才相助。久聞先生少有大才,智策超群,甚嚮往之,今率眾兄弟前來,想請先生為我等兄弟參謀軍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考慮了半天,永久還是覺得直接明說的好,象這樣聰明的人,跟他繞彎子無疑於顯拙,更顯得不誠實。戲志才聽到永久如此說,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並沒有急於回答永久,而是談起了其他話題。

“在下對永公子也有耳聞,平廣陽、定漁陽、救青州、火燒波才,四戰四捷,可見公子並非才疏學淺,而是才學俱佳。現如今黃巾倡亂,天下震動,朝廷調兵遣將,全力圍剿,不知永公子如何看這天下大勢?”

呵呵,搞了半天,還想考考我。這也難怪,誰也不願意去輔佐一個一無是處的笨蛋,不過這大逆不道的話咱可不能亂說,目前朝廷還很強勢,大漢根基尚穩,可不能留下什麼把柄。

“先生這是考效我。縱觀天下大勢,現如今宦官專權,外戚篡政,宦官與外戚互相爭鬥,他們的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天下不寧矣。在下以為,剿滅黃巾易,平定天下難。不知先生以為然否?”

客廳裡異常的安靜,只有永久一個人在說話,別說戲志才,就連永久的兄弟們,也想知道這天下大勢將何去何從。戲志才面無表情地看著永久,沉吟了好一會,方才點了點頭。

“永公子方才言道,剿滅黃巾易,不知永公子何以如此肯定?”

對於這個問題,永久記得好象學歷史的時候老師講過,可惜又跟著老師跑了。不過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次數多了,總有些共同之處,努力回想了一會,整理了一下思路,才慢慢地道來。

“我觀黃巾起事,年底必敗。一則師出無名,以妖術教授,誑曜百姓,公然提出改朝換代,必不得人心;二則將無良將,謀無良謀,將領皆獵人、漁夫之類的武夫,僅有武勇而已,且無智謀之士相助;三則從者雖多,乃烏合之眾,士卒缺乏訓練,勝者一擁而上,敗者一鬨而散;四則互不統屬,各自為戰,互不援助,孤軍難支;五則四處搶劫,無有根基,必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