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待到秋冬時(第2/2頁)
章節報錯
據說二人爭執的是轉輪發石車,裴秀認為不可能造出來,馬鈞的看法相反。裴秀自認學識淵博,而且口才不錯,至少言辭很清楚,加上當時他年輕氣盛,最終是爭贏了。不過馬鈞脾氣很犟,即便說不過別人,他最後也沒服氣。
而王沈與馬鈞沒有什麼不愉快,派王沈去協助馬鈞更恰當。
王沈這個人雖然先投曹爽、後投司馬懿,現在又在大將軍府上做掾屬,但他表現得忠心耿耿。他大抵就是那種識時務的人,只要王家有權勢,王沈還是可靠的,而且他不怕得罪人、有什麼事會密告大將軍府。
……馬鈞離開大將軍府之後,立刻乘車北上,來衛將軍府見秦亮。
秦亮並不在邸閣,而在前廳西側的那間舊署房裡。
房間不大,但正因如此,桓範、秦勝、楊威、熊壽等人離得更近,不像邸閣廳堂上相互離得遠,說話費勁。而且距離近,秦亮還能更清楚地感受到大夥的神情、語氣。人治之下,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用人。
馬鈞進了衛將軍府之後,也被請到了這間署房裡。馬鈞是少府,大夥專門給他騰了個地方,跪坐在桓範的對面。
不過此時桓範的事還沒說完,只能讓馬鈞先等著。
桓範說的是屯田的事,廬江郡的兵屯家眷已陸續遷徙到了襄城、郟縣等地,但是要從別的地方、重新遷移兵屯去廬江郡,以鞏固六安城的防禦。
這時候辦事情就是這樣,很多事都是口頭商量,然後找個人負責去辦、自主性很大。也會有一些書面的手令,但以竹簡為主的文書來往、寫得都比較簡單。
馬鈞來得比較遲,大夥要談的事、都已說得差不多了。秦亮與桓範說完話,在場的幾個人便起身告辭。
秦亮送大夥到房門外,回頭與馬鈞重新入座。
馬鈞開口說、他剛才去了大將軍府,裴秀要求他在九月中旬之前,製作至少十架投石機、以及用於更換的木件。王沈會跟著馬鈞南下宛城。
秦亮一邊默默地聽他敘述,一邊已是百感交集。
伐吳的準備,已經進入了實施的步驟,秦亮卻沒法參與、還得讓馬鈞去幫忙。而且王凌居然讓王沈跟著一起去,難道是擔心秦亮的人搗亂?
當時揚州起兵討伐司馬懿之前,王沈便帶著人到壽春送過詔令、封王凌為太尉,同時也負責探察壽春有沒有起兵的跡象。如今王沈跟著馬鈞去主持建造投石機,好像也能從旁監視,此人幹這種事、倒是有經驗。
秦亮沒有把心裡的感受表現出來,幾乎面無表情地聽完了馬鈞說的話。
馬鈞說話結巴、語速慢,時間足夠秦亮思索。所以馬鈞剛住口,秦亮便馬上回應了,幾乎是一種毫不猶豫的表現。
秦亮道:“攻城的時間只有秋冬幾個月,開春水漲就得退兵。木件製作完成後,從淯水南運也需要時間。德衡應抓緊時間,儘早完成製作。”
馬鈞拱手道:“喏。”
秦亮接著說道:“從經驗來看,現在開始準備、今年就出兵,吳國極可能發現不了荊州這邊的跡象,此役或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若延誤了工期,發動戰役便只有等到明年秋冬,過了那麼長時間,我軍的動向、便可能被吳國奸細提早發現。工期會影響整個戰役的結果,不可怠慢。”
馬鈞說道:“秦將軍勿慮,只要材料充足,數月時間足夠造出大量木件。無論造船、還是造投石機,最費時間的過程只是陰乾木料,須兩三年之久。”
秦亮點頭道:“甚好,卿便依照大將軍府的要求,盡心辦好自己的事。”
秦亮這樣的態度問題不大。馬鈞這樣的官員,自然也希望秦亮的權勢能更進一步,但馬鈞等此時已得到了不低的官位,保障已經得到的東西、仍是要考慮的事。
王凌與秦亮本來就是親戚,如果雙方關係良好,其他人至少不會覺得太危險。
馬鈞拜道:“以前有拆建投石機經驗的人,是廬江郡屯兵,如今應在中壘、中堅……二營中,僕要帶一些將士走。”
秦亮聽到這裡,立刻提起木案上的毛筆,在簡牘上寫了兩行字、落上日期,然後拿印信一蓋,將竹簡拿了起來:“卿去找秦伯遇、楊伏德,讓他們准許卿挑人。”
馬鈞起身接過竹簡,看了一眼道:“如此便無問題了。僕定當儘早……準備妥當,離京前往宛城。”
秦亮道:“德衡再等一會,一起用午膳罷。”
馬鈞拱手道:“還有些……繁瑣的準備,僕從荊州回京時,再來拜見秦將軍。”
“也好。”秦亮遂再次起身送馬鈞出門,兩人相互揖拜,說了幾句離別的話。
馬鈞走到長廊上時,秦亮才不禁嘆出一口氣。他心裡也有不滿,但事到如今,他不可能使用拙劣的手段、去拖王凌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