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君子之名(第1/2頁)
章節報錯
據說鹿肉大補,秦亮午膳時想開個玩笑,但在場的幾個人大多自詡君子,玩笑可能會遭遇冷場、秦亮只得作罷。
唯有辛敞,可能會對葷笑話有點興趣,因為他之前做過曹爽的掾屬。就在這座邸閣下面,有一處券洞地下室,據說當初曹爽及其心腹在這裡玩得比較誇張,辛敞應該也是見多識廣的人。
午膳過後,侍女收拾完各人面前的小几案,又煮了茶水上來。
秦亮遂提起了馬茂在密信中說的軍情,當然他沒有提馬茂,只說打聽到了吳漢兩國的謀劃。
有關外國的機密,在魏國士人跟前沒有太大必要保密。只有魏國內部的秘密,才不能輕易告訴同僚。
羊祜與杜預還沒表態,長史傅嘏卻先說道:“時機不到,僕以為不該主動進攻。魏軍也可以在濡須水上修築城寨,先與吳軍對峙。吳國國力弱,大魏國力強,消耗對我們有利。長期對峙之下,敵我的部署、安排都能慢慢了解,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秦亮看了一眼濃眉大眼、頗有勇悍之氣的長史,倒覺得傅嘏似乎挺有謀略,且非衝動好戰之人。人不可貌相,果然如此。
但秦亮不置可否。他認為傅嘏說得有道理,卻是隻考慮了軍事角度。
此時的情況,王凌等人剛剛上位,如果龜縮避戰、便是示弱,可能對建立內部威信不是什麼好事。
而且無論是王家人、還是秦亮,都想透過對外戰爭的勝利來證明自己,吳國派重兵主動來到江北,這是一個機會……總比劃船到大江對面去建立軍功、要容易得多。
這時羊祜看了一眼傅嘏,也開口了。秦亮遂認真聽著羊祜的見解,不管怎樣、羊祜願意在自己跟前出謀劃策,本身就是好事。
首發網址https://
羊祜道:“蜀國靠山,吳國靠水。吳國佔據了大江,從東到西各處屯兵之地,皆可借水路快速往來。大魏要攻吳,只打濡須塢是不行的,需要從三線同時發動進攻,以牽制武昌、江陵等地的吳軍增援。然而此時我軍準備不充分,並不是發起大戰的時機,故僕贊成傅長史的主張。”
杜預想了想道:“若朝廷決心要進攻吳軍,亦應等到冬季水淺之時,否則無法威脅江陵等地。吳軍舉國援兵可在旬日之間增援濡須水,進攻恐怕無法湊效。”
沒想到幾個有才能的人、大抵都反對反攻吳國,只有杜預的態度稍微鬆動一些。
秦亮也只能暫且說道:“諸位言之有理。”
三國能鼎立那麼多年,看來想從吳蜀兩國拿軍功,單是從軍事角度看、也沒那麼容易。
今日算不上宴會,只是日常一起吃頓飯、商議事宜。於是羊祜等人喝了茶之後,便告辭要走。秦亮等遂把他們送出邸閣,衛將軍司馬王康帶著客人繼續往南走。
目送四人的背影到了長廊上時,秦亮身邊只剩下長史傅嘏。
秦亮這時才說道:“蘭石等所言不無道理。但我若主張避戰,則會將都督伐吳兵馬的人選、拱手讓與他人。戰略上不利的戰役,透過具體戰術、仍然是有機會取得突破的。”
傅嘏點頭稱是,沉吟片刻道:“將軍可採用羊祜、杜預的建議,主張等到冬季發起三面進攻。這是最穩妥的用兵之策,朝廷(王家)應該也傾向於此略。如此謀劃是將軍的主張,朝廷若採用,則應該用將軍督軍南下。”
秦亮想了想,立刻笑道:“這個辦法好。”
在大江附近與吳國作戰,本來就比較困難,如果選在夏秋之際發動,很難有成功的可能。所以秦亮一旦先提出穩妥保守的進攻策略,爭取到濡須塢之戰的機會、還是很大。
秦亮不禁多看了傅嘏一眼,再次覺得他的外貌與性格、確實有點反差。
當時秦亮第一次與傅嘏見面時,原以為此人可以用於管兵事。若非傅嘏之前就做到了河南尹,給的官職太低了不好拉攏,秦亮多半會徵辟傅嘏為司馬、或者從事郎中。
秦亮尋思稍許,便轉頭道:“杜預看起來確實有些見識,幫他父親翻案的事、儘快辦妥,回頭請他來府上做從事郎中。如果杜預猶豫,便先徵辟辛敞到衛將軍府為掾,辛敞與杜預的關係很好。”
傅嘏揖拜道:“喏。”
傅嘏說罷便也告辭了。秦亮繼續在臺基上站了一會,心裡還想著傅嘏的建議。
剛才傅嘏提出的主意並不複雜,很有章法。秦亮過一陣或許也能想到,卻終究是傅嘏先提出的法子。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大家知道應該爭取帶兵建立軍功的機會,不過具體步驟要怎麼辦,又是另一回事。
平時的下午,中壘中堅二營的武將可能會來稟報軍務。但今天諸將知道秦亮要去上朝,所以下午沒來兩個人。秦亮早早就回到了內宅。
時間充裕,秦亮又吃了據說大補的鹿肉。可惜一算日子,這兩天正是王令君身體不舒服的時候。
然而令君沒有來月事,還說起了想吐等症狀。她悄悄說,本來在兩次月事之間胸口才會發脹,現在卻也是這樣的症狀。
秦亮雖不太懂女子的事,但噁心嘔吐,基本就是電視劇裡表現懷孕的常見反應。他立刻想到,令君是不是懷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