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再進一步(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稍作停頓,接著說道,“外祖王彥雲的性情,應該很喜歡別人的敬重恭維,所以陛下賜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入朝不趨,他很高興。而當初文欽做廬江郡守時,態度不恭敬,外祖便很不喜歡此人。”
秦亮透過垂簾看了裡面一眼,說話的聲音更小、終於正面回答她的問題:“不過想法可能是有的。他不是不想要,而是覺得很難達成,所以才會分權、退而求其次。何況分權予僕,王家反而有退路。”
郭太后輕聲問道:“仲明不能與他爭嗎?”
秦亮想了想道:“只能伐蜀、或伐吳,有大功便可一爭。”
郭太后沉吟不已,估計她也覺得攻滅那兩國很難,畢竟打了那麼多年都沒什麼結果。幾年前曹爽也想到了這個套路,結果大敗。
不過在秦亮看來,如今實力對比、與當初曹操執政時完全不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魏國天然的地盤人口優勢、已經把差距不斷拉大。此時的情況、倒與曹爽伐蜀面臨的處境差不多,軍事反而不是最大的問題,首先魏國內部就不好辦。
郭太后輕聲道:“王彥雲已經七十幾了,王廣好像不太會帶兵。”
秦亮低聲道:“還有王公翼(王飛梟)為揚州都督,以後累功升遷,調到洛陽來,逐步接任外祖的兵權,也是可以做到的事。”
郭太后說道:“看來仲明早就在揣摩諸事了。”
秦亮道:“僕沒必要向殿下隱瞞。”
郭太后小聲道:“我還是希望仲明能執掌軍政。”
秦亮揖拜道:“殿下的心意,僕已明白了。此地不宜多說,以後再談罷。”
郭太后點頭道:“好。”
秦亮拜道:“僕請告退。”
於是秦亮後退了幾步,轉身走出外面的房門。
他依舊走東殿門出太極殿庭院,在門樓裡還見到了殿中將軍潘忠,兩人見禮寒暄了兩句。然後秦亮在皇宮裡、直接乘坐馬車,帶著隨從護衛走東掖門出宮。
天空霧沉沉的,看這樣子要下雨。秦亮遂叫車外的饒大山,直接帶著人馬回衛將軍府。
一路上,秦亮坐在馬車裡還在尋思,剛才與郭太后單獨談過的話。
剛才說得比較簡單,秦亮其實想得更多。
他覺得、恐怕王凌也在想怎麼攻伐吳蜀,就算王凌想不到,他的屬官們必定也能想到……這種謀劃十分有效,還不會有挑撥親戚關係的嫌疑,很適合謀士進言。若由王凌成功主持了滅國之功,秦亮再想取而代之就難了。
如今的局面與曹爽時代不太一樣,秦亮與王凌不是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很難透過兵変打破這種平衡。無論哪邊想不遵守規矩直接兵変,難度都很大、因為誰都不是曹爽;副作用也更大,必被世人視作是喪心病狂。
當然王凌還可以撕破臉,主動削秦亮的兵權。但這樣幹風險依舊很大,王凌的執政威望不太穩,只是比秦亮好;何況有郭太后會反對,王凌即便是大將軍也不好操作。
打破平衡的方法,最好還是滅國大功!
其實秦亮若要輔佐王凌更進一步、他是有辦法的;但這樣一來,王家與司馬家又有多大區別呢?秦亮提著腦袋忙活了多年,最後只為自己獲取了一些榮華富貴,好像也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
而且秦亮與郭太后的私情有隱患,他可能受到當權者的猜忌。
正如秦亮之前的想法,做權臣至少沒人敢隨便動自己,放棄了權勢、便只能看別人的態度。
秦亮忽然想起了在壽春時王家人的熱情,以及芍陂之役後,大家在慶功宴上的開懷場面,王凌還親自給秦亮取了“儒虎”的名號。自己當然也為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避免了王家的覆滅。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如魚在水。
曾經的歡笑,至今依舊曆歷在目。但當利益不一致時,彼此間的感情很快就開始變味了。
一時間,秦亮心中倒不禁生出了些許感慨。
宛若他對陸師母說過的話,很多事做著做著、就會變得面目全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