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甄德顯然是為了表明他的郭氏血脈,此時仍稱阿母。

郭太后道:“早膳,我已用過。不過叔父叔母好意,我嚐嚐罷。”

她說話儘量很簡短,但很平靜。

於是郭太后身子前傾,端起了前面的碗、拿起筷子,頓時又撥出一口氣,然後作勢對著碗吹氣。湯餅裡果然有葵菜和蘑菇,看到那朵蘑菇前面很大,她不禁多看了一眼,便用筷子夾起蘑菇吃,接著才吃湯餅、飲湯。

果然叔母改良後的湯餅做法,很味美、口感也更好,當初在西涼的條件、確實遠不如洛陽。洛陽壓面的手法工具也不同,做得非常緊實、有嚼頭,外層又很猾,滋味簡直難以描述。郭太后雖然吃得慢,卻仍是口中生津,只覺美妙的湯餅從入口時、鮮美的味覺便像颳著整個食噵,直到心底。

“好吃。”郭太后不動聲色地讚道。

甄德頓時像受到了鼓勵,立刻說道:“以前每次去堂姐(郭太后)家、都有許多好吃的,兒時每逢過年過節,弟最期待去堂姐家作客。”

他抬起頭來,立刻引起了郭太后的警覺。不過甄德只是看著屋頂、作回憶狀,“弟記得,堂姐會用竹子做一種玩具,兩頭用青果塞緊,拿木棍猛地一桶,噼啪直響,非常帶勁,哈!青果還會打出去,很好玩。”

郭太后深呼吸一口,說道:“不過是玩物,弟還記得呀?”

甄德感慨道:“是阿,兒時總覺得什麼都有意思,長大了、反而沒那麼多有趣的事。堂姐心靈手巧,會做好多東西,兒時弟便總惦記著、過節去姐家玩。”

他說的這些陳年舊事,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提過了。這會忽然專門說起,也是在為了重敘親戚情分,必定是有目的的。

郭太后心說:難怪汝說兒時有意思。兒時多簡單的心情,哪會像現在這樣、想得那麼複雜。

興許也是因為、兒時對什麼都好奇,很簡單的東西便能激發興趣。長大之後對那些東西不感興趣了,只因興趣與好奇之物、都已發生改變。

此事郭太后有些失神,等她回過神來,發現口中已經被湯餅塞得満満噹噹、兩腮都脹得鼓起了,她只好又吐回了碗裡。看著碗裡的湯餅,頓時便沒了胃口。

不過堂弟提起往事,倒讓郭太后想起了家鄉西平郡的風光。

重巒疊嶂的山影十分壯麗,一層山高過另一層山,蒼勁的氣勢中帶著粗獷,景色與洛陽這邊完全不同。她的腦海中浮現出那樣遼闊的意象,一時間真想放聲大喊。

但堅韌的性格、端莊矜持的堅持,讓她忍住了內心的衝動。她只是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然後左右微微晃動了一下身體,立刻故意咳嗽了一聲。

郭立的聲音道:“殿下慢點吃。”

郭太后道:“走神了。”

“唉。”郭立嘆了一聲,“多久沒回家鄉了阿。”

郭太后長呼一口氣,心道:回去又有什麼用?家裡人都沒了。

忽然之間,她在擔憂之中,竟然冒出一個念頭,如果有個親生的孩子、或許也不見得是件壞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