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一百零七章 說這些做甚(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是。”秦亮有點尷尬地笑了一下。
雖然中午赴宴吳家、在甄夫人的院子耗費了不少時間,此時已是下午了,但秦亮等人還是回校事府繼續做事。之前閒了兩天,秦亮本想等著調任、遂沒多少心思管校事府,但希望暫時落空後,他還得繼續搗鼓這個官府。
一下子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除了日常事務,還有拓展新業務的前期準備。
校事府在部分府邸、中外軍中有臥底。日常稟報上來的訊息,大部分就來源於臥底。洛陽城用裡坊牆分割成棋盤一樣的格子,各府邸又有高牆隔絕、甚至府邸裡面的庭院也有牆,大魏國的城市就像是一個個封閉的單元;要獲取訊息,確實用臥底比較有效。
當然現在校事府的臥底、已完全得不到什麼機密訊息,誰是臥底,幾大家族心裡估計早就知道。校事們只能得到一些比較公開的東西。秦亮也不打算進行嚴格的內部自查,不然諸公們沒安全感了。現在校事府靠不上皇帝,何苦再去得罪諸公?
但這些工作不是完全無用。一大堆常規的資訊,只要夠多夠豐富,秦亮也能從中提取匯總有用的資訊,摸到一些朝廷的權力格局、以及瞭解總體局勢的發展。再加上秦亮現在可以去上朝,旁聽朝政,也能掌握很多資訊……這些資訊對於中下層都是不透明的存在。
就好像他在曹爽府那幾個月,幾乎沒幹啥具體的事,光是讀存放在庫房的文書,便能對大魏官場進行一些理解和解讀。
秦亮覺得匯總這些資訊是有用的,可以對朝廷決策起到參謀、智囊的作用,像後世決策者就專門有智囊團。可惜現在也沒人重視秦亮的參謀,所以對朝廷無用。
因此現在秦亮想開展新業務,針對吳蜀兩國進行情報工作。大魏與吳蜀兩國常年處於軍事對抗狀態,建立情報體系,其實對朝廷也是大功一件。
只不過比較惱火的現狀是,權臣們在封官加爵上、有時候不看功勞,甚至不看軍功。像前幾天司馬懿提名的都督荊州豫州的王昶、便沒有什麼軍功。
出身改變不了,只能找關|系。於是秦亮最近同時也準備與各方保持走動,尋找能合作的關係。譬如表叔令狐愚那裡便談了很久,畢竟令狐愚是曹爽府長史。
說話最有分量的勢力,首先是曹爽府、司馬氏,然後是太后皇室、王家,這些都說得上話。(王凌的家勢不比司馬氏差多少,但因為不在中|央,能給的東西還是差不少,比如給不了比較高的官位,人才還是更想投奔司馬懿和曹爽。)
秦亮一面進行總體方向的把控,一面在具體事務上進行安排。
開展對外情報業務時,吳國是重點,因為可以幫到王凌,在王凌那裡積累認可度。另外要找朝廷支援一下,撥點錢過來,才好開展新工作。對外情報利於國家、並且是壓力最大的軍事方面,各方都可以找他們說話。
秦亮決定再去見吳夫人,讓吳夫人給司馬師帶話、傳達自己的意思。同時下次去朝堂遇到令狐愚,再找令狐愚幫忙在曹爽那裡談談。
在這種無關重要權柄的事上,皇室態度應該也有用。管著少府的孫禮是老上司,但能多少影響決策的、估計還得是郭太后。
雖然踏馬的曹爽說了句“秦仲明弱冠年紀,可先行累功矣”,讓秦亮的職業規劃遇到了挫折;但幾天過去了,現在秦亮已不氣餒,累功便累功吧,而且還可以繼續找關係,不信就做不上太守。
一旦做上太守,可以施展的空間就大了。能調動的資源和人力,也非現在可比擬。
下值之前,吳心就回來了,走到前廳揖拜道:“府君差妾辦的事,已經辦好。”
女郎效率還挺高。秦亮從筵席上起身,往樓梯上走,吳心也默默跟了上來。二樓上平時沒人。
四面開窗的閣樓,秦亮走到北側,能隱約看到邙山。
吳心在旁邊開口道:“那處宅邸是甄氏的別院。甄氏原來姓郭,西都定侯(郭太后先父)的養女。西都定侯無嗣,郭太后被帶到洛陽後,郭太后堂弟郭德便認甄氏為姊。郭德過繼到了甄家,襲爵平原侯,甄氏也改姓為甄。”
聽到這裡,秦亮一怔,少頃才轉頭看向吳心:“我知道了。”
秦亮已意識到,甄夫人應該不是司馬師的奸細。
從校事府收集的普通訊息來看,司馬氏與郭太后孃家常有來往、可能已經達成了一些共識,不過一個侯爵認的姐姐,恐怕不會願意給司馬師做奸細。
而且甄氏穿著道袍出現在皇宮裡,應該也不是誰的安排,她本來就是郭家養大的人。
秦亮把手掌拍在了腦門上,這時才後知後覺,回想起與甄氏的對話、確實好像不太對勁。但當時秦亮有點昏頭,且對那事也沒太重視,於是在午宴上第一眼看到甄氏、便已認為她是司馬家的奸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