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越界(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場的官員相互看了一眼,這時跟著衛瓘來的董勇拱手道:“臣董勇願往,請陛下給臣一個效力的機會,臣定不辱使命!”
秦亮見狀,點頭道:“那就由卿來擔當此任。見到拓跋力微後,告訴他越界了。”
身材高大的董勇立刻頓首道:“臣奉詔!”
秦亮說罷從筵席上站了起來,眾人一起行禮恭送皇帝。
拓跋鮮卑的中心城池在盛樂(呼和浩特和大同之間),晉使此去盛樂,近兩千裡之遙的路程。小股人馬騎馬比較快,但要到達盛樂、大概也得半個多月。
來回的路上、加上大夥在洛陽準備的時間,估計等到董勇回來覆命、至少得兩個月以後。事情顯然急不來,秦亮對於拓跋鮮卑的事、心裡相當不滿,卻也只能先保持淡定。
鳥吾羌人的使節,在洛陽逗留到了四月底,大概是擔憂部落領地上的情況,也上書朝廷辭別了。
雖然不久之後便是端午節,但鳥吾人應該沒有這個節。
今年的端午節,皇室依舊在太極殿東堂這邊賜宴,君臣藉此同樂。東堂旁邊的東柏殿也利用了起來,作為后妃、誥命夫人等女眷的宴廳。
中途令君離開東柏殿,帶著繼母諸葛淑、到後面的臺基上見了王廣一面。這種宴會的時候,親人們總會找機會見面說說話,不只令君等人如此。
正說著話,王公淵忽然看到了一個熟人王沈。王沈如今已是三品散騎常侍,但以前在公淵的車騎將軍府、做過幾年掾屬。見到公淵這個以前的主公,王沈自然不能迴避,趕緊走了上來見禮。
王沈以前算是站錯過地方的人。但是後來司馬家覆滅了,幷州河東士族領袖、就只剩下王凌,對待太原郡同鄉、王凌認為沒有必要再凊算;況且王沈的叔父兼養父王昶,從小兄事王凌,交情非常好。王沈這才成為大將軍(王凌)的掾屬,後來又做公淵的屬官,如此逃過一劫。
本來王凌與司馬懿的勢力就是重合的,兩人誰能活到最後、誰就是河東幷州士族領袖。秦亮掌權之後,也看在王家的情面上,沒有再對付王沈,改用拉攏的態度。王沈那個堂弟王渾,就是秦亮府掾屬出身。
王沈即使做到了三品官,對待公淵依舊十分恭順,上來便彎腰揖禮道:“臣拜見皇后殿下,見過郡公、諸葛夫人。”
公淵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拱手還禮。
禮儀到位,王沈便似乎想知趣地告辭。不料公淵又叫住了他,忽然語重心長地說了幾句話:“處道定要記住,到了卿這樣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堅定和忠心。”
王沈頓時神情複雜,面露困惑,有些惶恐地躬身道:“僕定謹記公之教誨!”
公淵遂沉聲道:“卿等跟匈奴人的來往,要儘快斷乾淨了,別怪我沒提醒卿等。”
皇帝對匈奴人的態度轉變、就是王令君告訴公淵的,此事也提前問過秦亮。公淵自然不只是在自查,又提醒了河東幷州的好友、尤其是王昶家,大家因此可以提前避開風險。
幷州大族與匈奴人有一些利益関系、實屬正常,畢竟南匈奴五部在幷州那麼多年了、在當地是一股不容輕視的勢力。但也僅限於此,若要因此去違抗天子的意志,那是不可能的事;這種時候,該舍的好處、必須果斷捨棄!
果然王沈道:“僕等自然分得清輕重,自從上次郡公示下、僕早已遣使見過叔父等人,如今應已無妨。僕定會再派親信回太原一趟、查驗情況!”
他說到這裡,想了想又低聲道:“以郡公之意,拓跋鮮卑之事另有深意?”
這時令君也有些好奇,因為她還沒聽秦亮說過、有這樣的謀劃。
公淵卻道:“陛下自有定奪,不必妄自揣度。”
王沈恍然道:“郡公說得是,僕冒失了!”他接著又向令君拜道:“臣一時失言,請殿下降罪。”
令君看了他一眼道:“這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