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宮之南(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亮掛著裝飾用的佩劍、以及印綬,在南側的欄杆後面慢慢踱著步子,轉頭眺望遠處的風景。但無論多宏偉典雅的宮闕,經常看也會失去感覺,除了天氣變化的明暗不同、全無變化。
這時令君的聲音輕嘆道:「看這宮牆環繞、望樓矗立,又有眾多甲兵守衛,仿若堡壘、堅不可摧。但真正可保長久者,實為陛下。」
秦亮聞聲轉身道:「當年董卓若有卿今日之見識,怎會去困守郿塢?」
令君明亮的眼睛看了他一眼:「妾哪有什麼見識,不過剛才忽然想起來,那天與阿父閒談之言。」
秦亮笑了一下,站在原地,繼續眺望南邊的止車門、閶闔門重簷。
令君又輕輕說了一句:「君雖身在宮城,卻心懷四海之志,姑最喜看陛下這樣的氣度姿態。」
秦亮轉過頭時,果見令君正在看著自己,兩人頓時對視了一眼。平日裡、常是秦亮欣賞令君做瑣事的姿態動作,今日二人在樓上,倒反過來了。他便隨口回應了一聲:「是嗎?」
令君道:「姑應該是最瞭解陛下的,她提及陛下的一些話,妾也覺得很有道理。」
秦亮想起之前,自己與郭太后私下裡說了什麼話、令君都能猜到,於是笑道:「我們三人之間,究竟誰最瞭解誰呢?」
二人便在此地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談,有時候沒有說話、秦亮便只是看著外面的宮闕樓臺。不過他對這裡的景象,早已熟悉不過。眺望遠方,此地之南、應該是荊州江陵方向;而東吳建業是東南方,他要觀望司馬門那邊。
伐吳之事、他已告訴了辛敞荀勖等人,很快一些勳貴大臣也會聽說了,估計定會有人勸阻!
秦亮著實有點心急。晉朝以武立國,秦亮受禪之前便經常征伐,這會剛即位不久、大家應該還能習慣他親自統兵;但若再過幾年,大臣們對於天子親征、恐會愈發難以接受。qδ.net
吳國立國數十年、割據半壁,影響非常大,所以這段時期叫作三國。東吳的實力、更要超過蜀國,滅吳的功績非同小可,足可以號稱改變天下形勢、名震天下!秦亮已經反覆權衡過,滅吳的大功還是不能讓給臣子!否則授予兵權的主帥、必定是他的親信勳貴,本來是皇權的拱衛藩屏,卻有了太大的徵治資本,秦亮到時候更不好處理。
況且東吳遲早都必須滅掉。秦亮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起碼應該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王朝!如果大江以南的半壁江山、仍是分裂狀態,這王朝也不太像樣。既然如此,遲幹不如早幹!
一旦成功,秦亮想要穩固皇位的訴求、也能立馬實現,便無須再繼續熬時間、什麼事都想維持現狀以圖穩定過渡。戰爭手段雖然總有風險,卻仍是最直接有效的路徑。
「呼……」秦亮長長吐出一口氣,他轉過身時,正在一起看風景的令君也轉過頭來。他便恍然道:「對了,我正想告訴卿,我最近有打算、想明年秋冬伐吳。」
令君輕輕點頭,說道:「妾聽說了。」
秦亮只對郭太后等人、羊徽瑜、辛敞荀勖提起過,估計令君是聽羊徽瑜說的。羊徽瑜倒與令君相處得不錯,大概還是因為徽瑜受封之前、便得到過令君的認可。
少傾,令君便又問道:「陛下仍要親自出徵?」
此時的東吳,如同蜀漢覆滅時的情況一樣,內部的問題還沒有完全惡化,應該尚有戰力。秦亮沒法找個像賈充之類的人、過去掛名,起碼要鄧艾、陳泰等有過大規模戰陣經驗的大將掛帥,不然萬一戰敗,情況更糟!
秦亮遂沉聲道:「吳國主早已稱帝,國力亦非周圍那些羌胡、匈奴、鮮卑可比,誰滅吳都會聲望暴增。何況王家、令狐家都沒人能擔當此任,只有王都督(王飛梟)有獨當一面之才,可在東關之役時被諸葛恪丁奉所破,還是稍有不足。」
他稍作停頓,拉住令君的纖手接著道,「東吳不像蜀漢,主要的阻礙是連綿千里的大江,我並不急於過江,沒什麼好擔憂的。卿也要相信我的能耐,即便吳軍能僥倖擋住晉軍,我也不可能在主力會戰之中、給他們太大的機會。」
令君握緊秦亮的手掌,抬頭看著他應了一聲。秦亮又好言道:「吳國已是我朝最後的心腹之患,這場大戰過後,我們的處境必將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