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觀星者(第2/2頁)
章節報錯
眾人先後上了馬車,秦亮站在原地目送車輛駛出大門,這才轉身回去。
王廣剛才那麼說也沒錯,揚州起兵沒有秦亮必定成不了,王凌定被誅三族。但消滅了外敵之後,內部便容易產生競爭,並非誰功勞大、就是誰說了算。王廣也不是沒有爭取過,畢竟這種大勢機遇、可遇不可求!
然而王凌去世時,即便沒有秦亮的競爭、王廣也不太穩得住局面。事到如今,秦亮幾乎走完了整個路線,王廣更缺少徵治資本。大概在漢中之戰後,他應該就完全想通了。
連賈充、王渾那樣的人,曾把司馬懿和王凌當作領袖人物,都到了秦亮這邊。剩下的河東幷州士族,依舊認王廣的地位,估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已是王廣與秦亮的姻親關係;繼續與王廣交好,大家也算是自己人。
……不久之後,正元三年四月下
旬,尚書右僕射辛敞上了一份奏章。
奏章列數晉王的功勞德行,以至於上天感應,頻降祥瑞,巡河之時,至有真龍現身!並有讖言稱當塗高者,晉正是高,古有三家分晉,今晉王滅蜀漢,待並取東吳、則有三家歸晉,諸事皆為天命!所以大魏天子要順應天命、將帝位讓給有德之人,若禪位於晉王,大魏皇帝因此同樣是有德明君,如同堯舜。
這份奏書直接送到中書省,卻難免洩露了內容,很多大臣都聽到了風聲,但又不太確定!
一早大夥到東堂朝會的時候,便開始相互打聽訊息,鬧哄哄一片。起初人們只是問辛敞,是不是從尚書省、直接送了一份奏章進宮,漸漸地、有人乾脆問出了禪讓的言論。
諸臣顯得有點焦躁,但一時間又不好做什麼。勸禪讓與勸進,結果是一回事,但意思不一樣;勸禪讓像是在逼宮,大夥不是晉王宮掾屬出身,幹這種事對名節不太好。
當事者晉王沒來參加朝會,他經常連朔望大朝都不來。結果今天郭太后也沒臨朝,大鴻臚的官員唱詞之後,只有皇帝曹啟、在宦官龐黑等人的簇擁下坐上正位,眾人只得向幾歲大的皇帝朝賀一通。
禮儀一結束,朝會就立刻散場。這時宦官張歡走進東堂,詔命太史令繆悅、到東邊署房覲見皇太后殿下。
原來郭太后已經來了太極殿庭院,但竟然沒來東堂接受朝拜!大夥恍然
,看來那份奏章是真的。
於是許多人走出東堂之後,仍在太極殿庭院裡交談、沒有急著離開。
太史令是負責天象曆法的官員,只有他能觀天象。但有些反賊也會自己看星星,借彗星之類的說辭起兵,只是一般沒人信,還是專門負責此事的太史令觀測更讓人信服!可惜太史令不會告訴世人,只對皇室負責。
繆悅去了東堂的東邊,沒逗留多久,便走了出來,穿好鞋來到廣場上。立刻有一些官員迎了上去,尚書左僕射王經好奇地問道:“太后召孔懌所為何事?”
眾人都看向太史令繆悅,沒再多言,顯然王經問出了、大夥想問之事。
太史令坦然道:“太后問最的星象。”
旁邊又有人問:“卿如何回稟?”
太史令回顧周圍,皺眉想了想:“如實奏報,僕在殿下跟前未敢妄言。”
剛才說話的官員道:“卿便直說好了,可有異相?”
太史令繆悅卻道:“這種事,諸位覲見時,當面問太后罷!”
朝臣們拿太史令也沒辦法。其實有關星象,解釋起來可能有多種說法,本身就比較玄。重點不是星象如何,而是太史令怎麼說,還有上位者信不信!於是大夥說了一陣話,只得陸續離開庭院。
次日一早,郭太后先召見了郭立甄德等親戚,接著又派出幾個謁者宦官、於太極殿東側的署房召見公卿大臣。同時殿中區域有人看見,郭太后的
義妹甄夫人離開皇宮,大概乘車前往了相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