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坎坷或多病(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亮心下亦覺遺憾,沒辦法阿!雖然在靈堂上走神不太好,但秦亮還是有意無意地多看了兩眼,徽瑜果然能服得住白色,即便穿著粗麻喪服,模樣依然動人。那粗糙的布料,倒反襯得她的肌膚更加光潔如玉。
披麻戴孝的羊祜哽咽道:“阿母昨晚忽然念及姨母(蔡文姬)一生坎坷,長兄從小多病、吃了不少苦,不想今日凌晨……”
羊祜這麼一說,婦人們都“嗚嗚”大哭出聲,羊徽瑜則埋下頭壓抑地抽泣。
秦亮卻覺得,不管是逝者的姐姐生活坎坷,還是養子多病,那都是逝者年輕時候關心的人、經歷的事。與其說是訴苦,說不定是臨終前的懷念?因為建立感情的人、大多從年輕時候過來的,如今蔡貞姬年紀大了,除了兒女、以前認識的人都已不在,去世何嘗不也是一種解脫?
但秦亮當然不會這麼說,又說了兩句好話,便拜別起身。
家眷們立刻伏拜行禮,羊祜則起身,親自送秦亮出門。一行人沿著簷臺走了一段路,羊祜又請秦亮到廂房內說幾句話。秦亮遂叫隨從留在門外,自與羊祜入內。
羊祜一臉悲色道:“僕要為阿母服喪,暫不能再為大王效力了,還望大王見諒。”
秦亮也不勉強,徑直說道:“此事實乃不幸,叔子節哀順變,餘事不必擔憂,府中會辦妥文書等事,叔子服完喪再回來罷。”
羊祜拱手道:“謝大王體恤。”他想了想,又道:“有一事,僕本打算進言,剛赴任沒來得及。”
秦亮端正地跪坐在筵席上:“叔子現在說,否則不知等到何時了。”
羊祜以為然,便道:“涿縣盧氏本是大族,盧子幹(盧植)又是漢末非常有名的經學之士,門生故交不少。其子盧毓,因洛陽兵変後受司馬懿重用,之後便以侯歸第,賦閒在家。毓之子盧欽,曾接受曹昭伯徵辟為掾,其為人才能、僕不太瞭然,但未聞惡名。大王心懷天下百姓,拉攏盧家對輿情大有裨益,可先徵辟盧欽。”
秦亮道:“叔子言之有理!卿能為我分憂,吾心甚慰。”
羊祜嘆道:“那日慶功宴上,大王還念著以前、一起謀劃諸事的日子,僕許久不能忘懷。”
秦亮當即說道:“我正要派人去幽州、請山濤舉薦的那個張華,此時使者尚未出發,可順道去徵辟盧欽。”
這是昨天決定的事。聽聞張華從小喪父、生計艱難,卻仍刻苦讀書;總算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朝中做中書監的同鄉劉放看上了張華、想要嫁女兒給他。於是堅持讀書的張華,沒有靠學問翻身,終因長得不錯、眼看就要發達了!不料這時司馬家被擊敗、心腹劉放被誅滅,張華空歡喜一場,只能繼續在范陽郡放羊為生。
山濤沒見過張華,也沒有任何利嗌關係,但偶然間讀到了張華寫的文章,欣賞之餘、覺得此人頗有才華見識,遂舉薦給了秦亮。士遺於野,若是有真才實學、卻流落在地方放羊,等著搞事的人利用,那可不是什麼好事。秦亮遂安排好了人,正準備趕往幽州、把張華請到洛陽來面試。
羊祜點了一下頭,接著說道:“僕觀大王族兄、心繫大王,或可改任司隸校尉,進一步穩固洛陽局面。待盧欽歸心,則用盧子家(毓)代宗正之職。盧子家只要願意回來,便能以九卿致仕,定會感念大王恩德。”
秦亮不禁看了羊祜片刻,剛才確未想到,羊祜不只是想舉薦人才,而是在幫忙謀劃佈局。
羊祜見狀,微微欠身道:“僕淺薄之言,只是建議。”
秦亮立刻說道:“我覺得叔子之言不錯,不僅考慮得周全,而且也是在為我作想。”
羊祜鬆了口氣道:“請大王權衡此事。”
兩人說了一會話,秦亮不再多留,遂與羊祜拜別起身。這時羊祜忽然沉吟道:“大王,有些人是有才無德,須得防範。”
說的是誰,難道是鍾會?當然王宮裡品行不太好的人,不止鍾會,呂巽也不怎麼樣,但鍾會此時的官位更高、更加出名。
但既然羊祜說“有些人”、不願指名道姓,秦亮便只在心裡琢磨,沒有問出口,駐足道:“叔子勿慮,我心裡有數。”
羊祜的性情、似乎不太喜歡與人爭鬥。但參與王宮決策的謀士們,確實讓鍾會漸漸給弄出點人脈來了;估計羊祜一向不喜歡鐘會,所以有了一些警覺。不過秦亮覺得還好,現在沒有讓鍾會掌兵權、更沒有不給他活路,而且鍾會算是支援自己的人。
秦亮說罷走出房門,他在門口回頭看了一眼,見羊祜跪坐在筵席上、正向秦亮的背後伏拜頓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