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一會,秦亮走到了幾個九卿級別的官員面前,便停下腳步,先與長著絡腮鬍的族兄阿蘇見禮,寒暄了兩句。只見阿蘇的眼神關切,隨後又露出了些許釋然的神情。

估計阿蘇所關心者,還是今年的伐蜀之役。

多次戰績證明了秦亮能征善戰,包括阿蘇等人必定認可他的才能;然而吳蜀兩國沒那麼好打,這更是世人幾十年驗證的經驗。即使秦亮沒有戰敗,也不見得不會徒耗國力。

但到底是同族親戚,阿蘇至少不像有些人一樣、希望秦亮倒黴。畢竟魏朝只要還是權臣當政,一旦秦亮倒苔,阿蘇必定也會被趕出朝廷!如同當年司馬懿曹爽剛輔政,立刻就讓阿蘇磙蛋了。

東堂上的場合,時間也很倉促,阿蘇沒有多說什麼。秦亮伸手在他的小臂上輕輕拍了一下,便繼續往前邁步。

旁邊的夏侯玄直挺挺地站在原地,秦亮不禁稍稍駐足,又與夏侯玄相互瞧了一眼。周圍的官員紛紛側目,立刻注意著這邊的場面。

片刻後,夏侯玄揖道:“大將軍,幸會。”

秦亮拱手道:“太僕別來無恙。”

有過簡單的禮節,秦亮才緩緩邁開腳步,不過目光依舊在夏侯玄臉上,兩人的眼神再次交匯。

此刻秦亮的眼睛裡,倒多了一絲滿意之色。他不是對夏侯玄滿意,而是對於情況本身的感受。

伐蜀的奏章上呈之後,朝臣難免各有想法。可像夏侯玄這種人,也願意與秦亮維持表面上的關係,本身就是內部比較穩定的跡象!

讓郭太后聽政、大概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更加本質的情況、是朝廷平穩渡過了廢黜曹芳的局面,如今的大魏皇帝才七歲。

沒有實權的皇帝,仍然是皇帝,只要國家還姓曹,天子就有名分、就總有人願意響應。而臣子哪怕權勢滔天,也無那個名與器。

但年幼的曹啟,還不足以形成另一個圈子。就算是對現狀不滿的人們,估計也認為、現在不是搞事的時機。沒有皇帝的大義支援,若有人輕舉妄動、便是在謀反。

這幾年的內部隱患、正處於低谷期,確實少了一些後顧之憂。秦亮不能繼續拖延了,因此才決定立刻伐蜀!

秦亮走到前排,又與三公、幾個將軍相見。包括丈人王廣今天也來了朝廷,他的喪服期已經結束。

“叮、叮,咚、咚……”雅樂緩緩響起,大鴻臚的佐官唱道:“皇帝陛下、皇太后殿下駕到!”

這時一行人走到了正位臺基上,既不胖也不黑的宦官龐黑佝僂著背,恭敬地帶著七歲的曹啟坐到了正位,郭太后則走到旁邊的垂簾後面入座。

平常皇帝並不露面,無論是議事還是召見,上位坐著的人、只有郭太后。但在朔望朝賀之時、皇帝的位置仍在中間,郭太后主動退居側後。

秦亮等百官皆向幾歲大的小孩、以及郭太后行稽首大禮,口稱“萬壽無疆”。

拜禮罷,樂工繼續奏雅樂,之後還有大臣念賀表。這種大朝,一般不會處理任何政務,只有禮儀性的過場,彷彿只是表演。在場參與的人們、同時也是觀眾,在眾目睽睽之下反覆確立君臣關係。

不過秦亮曾不只一次暗自腹誹,這種必有編鐘、磐、鼓樂敲擊的音樂,節奏很緩慢,很像是後世的喪樂,簡直是神似!估計喪樂只是借用了雅樂的元素。

因為省去了舞蹈,整個禮儀的時間不算長,只是節奏緩慢、氣氛中正和平,才持續了整個早晨。

等到散朝之時,太陽剛剛越過東邊的宮牆,彷彿是掐好了時辰。周圍的景物,顏色也隨之一變,彷彿變得五彩鮮豔起來。

秦亮等人走出東堂大門,便在寬闊的臺階上一面與同僚道別,一邊交談著慢吞吞地往下走。

不出所料,沒一會宦官張歡就跟了出來,傳詔、太后召見。秦亮帶兵出發之前、不會再到宮中來了,這時候郭太后多半都要召見一面。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