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紅顏之禍(第1/2頁)
章節報錯
元宵一過,過年的節日氣息、便彷彿忽然消失了,人們就像那草木莊稼一樣,隨著季節的變化,開始忙碌相應的事。
成都郊外的村莊之間,無論老少婦孺、都出現在了田間地頭,人們忙著引水、犁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朝廷的很多官員,也會經常出城巡視勸農,春耕是朝廷十分重視的事。而剛剛過去的戰爭,彷彿短暫地被人忘掉了,不過戰火本就未曾燒到益州腹地。
成都城內則是另一番光景,若是不留心,人們甚至不易察覺季節的變化。益州這邊談不上四季如春,可無論冬春、樹木都是綠幽幽的;只有在天氣好的時候,氣溫變得暖和了,見到桃李樹梢新發了芽,才能叫人意識到、春天已然到來。
費家兄妹三人還在家裡守喪,費氏的大哥之前是黃門侍郎,二哥是尚書郎,先父去世後便都辭了官。
偶爾還是有做官的親朋好友、或是皇宮來的人前來拜訪。本來不該會客,但喪期的時間太長,到後面人們都不會完全遵守禮儀,尤其是親朋以祭奠的名義來訪。
今日家中就來了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太常杜瓊。
杜瓊平時沉默寡言,朋友也很少,但與費文偉是忘年交,而且彼此很信任。他精通讖緯之術、便是透過天象進行預言,曾悄悄告訴費文偉“當塗高者魏也”的預言。也就是費文偉不願說出去,不然這種話傳到朝中,杜瓊至少是沒法當太常了。
兩位兄長接待杜瓊時,費氏覺得他們會談論先父,便忍不住好奇,來到了客廳旁邊的小屋裡、旁聽他們說話。
不料杜瓊一開始並沒有談到先父,聽了一會,杜瓊倒說起了秦亮:“太子殿下被秦亮的攻勢嚇得不輕,陛下也很震驚,急忙詔尚書僕射帶僅剩的兵馬馳援劍閣,又詔姜伯約退兵防守。待到秦亮已離開漢中的訊息傳來,眾人方得鬆口氣。”
二哥的聲音道:“曾聽先父說起,曹將秦亮才二十多歲,此言當真?”
杜瓊年邁的聲音道:“誰也沒見過,降將司馬師倒是認識,應該是個年輕人。”
二哥感慨道:“曹魏地方人口多,因此常出年輕俊才。”
杜瓊道:“但像秦亮那樣的人,在曹魏也不多見。司馬懿、毌丘儉也是曹魏名將,皆敗於其手。此人忽然成名之後,未嘗敗績。”
二哥沉吟道:“姜伯約……雖與先父不和,卻也是當世名將,襲殺曹魏偽雍涼都督郭淮時、真可謂舉世聞名。”
長兄的聲音道:“其實有一件事,先父曾暗中拉攏秦亮,有書信和信使來往,且秦亮對先父也十分傾慕敬重。若是先父未遭不測、而將秦亮勸服,大漢何至於喪失漢中門戶,國事何至於此?”
費氏聽到這裡,忽然想到,如果秦亮真的到了父親門下、該是怎樣的情形?她這麼一想,竟然有一種很奇怪的感受,明知不可能再發生的事、還會忍不住順著想下去。
她確實很想見識一下這個人,因為聽過太多有關秦亮的談論了。這個未曾蒙面的人,相隔千里、甚至不在一個國家,似乎倒成了除父兄之外、費氏最熟悉的人。
二哥道:“秦亮敬仰先父,卻真會叛來漢國?”
長兄說道:“曹魏那邊內閗很兇,曹爽敗亡時、一次死者便有數千人,秦亮知兵善戰,卻也怕死在自己人手裡。”
杜瓊道:“當時司馬懿若能獲勝,秦亮多半願意奔來漢國。”
長兄嘆道:“司馬懿當世梟雄,手握十數萬洛陽中外軍精銳,竟能戰敗,簡直匪夷所思。”
之後他們又開始談論益州名士,費氏聽得無趣,便離開了小房間。剛出門,便見一個侍從站在簷臺角落裡,侍從看著費氏、沒有過問,只是遠遠地彎腰致意。
次日,那兩個許久沒有出現的道士、張羽與袁氏夫婦,竟又到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