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耗什麼(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接著說道:“南鄭守軍沒法去北山。他們只能先渡過沔水,然後沿沔水南岸去北山;然而這段路至少有二三十里的開闊地,鄧士載就在沔水交匯處,不會放任從東邊來的敵軍。
所以多半要由姜維軍分兵,從西邊的米倉山調兵,走定軍山南路。那裡也有數十里低山丘陵地區,楊威徑直從此地南下,也能側擊敵軍。”
鍾會道:“同樣的地方,可知魏蜀兩國經過了三十年經營,軍力強弱已經全然逆轉了。”
秦亮馬上認同了鍾會的說法,隨口道:“因此兩次的攻守之勢,也換了位置。”
當時魏軍在定軍山這邊就沒打贏,更是無力去北山拔除趙雲的營壘。
有鍾會與秦亮說話,羊祜的話就比較少。秦亮的目光從羊祜臉上掃過,但不想勉強,遂與鍾會談道:“此番北山的威脅,比建安中那次更小;亦不如上個月赤阪到褒中的沿路襲擾,那時蜀軍幾乎能控制沔水南岸的全部地區。”
秦亮稍作停頓,接著沉吟道:“假設蜀軍一部摸到了北山,併到了北山北麓的沔水邊;他們要對付河上的糧船,便也需要準備船隻,在船上以水戰破壞部分糧船。或者分兵渡河,控制南北兩岸,以鐵鏈鎖江截斷水路,但在我們東西兩營威脅之下、能控制多久呢?”
羊祜開口道:“將軍所言極是。蜀軍多半會派兵去北山襲擾,但無法截斷糧道,無法造成太大破壞,從而影響大局。”
鍾會看向秦亮微笑道:“秦將軍統領全軍,卻能洞察秋毫,僕佩服之至。”秦亮只得回應道:“再好的戰略,也要透過具體而繁瑣的戰術才能實現阿。”
三人暫且停止了交談,又在一起向沔水眺望。
此地離漢城(勉縣)已經很近了,只要渡過沔水,就到了漢城的東南方向;大軍再循著沔水西進,很快就能兵臨城下!
冬季的沔水水面,水面明顯有所收縮變窄,兩岸都能看到大量沙土地、以及碎石鵝卵石,本來被水淹沒的地方也躶露了出來。不過能走褒水南下的糧船,必定都是一些小船,在沔水上航行完全沒有問題。
……不出數日,還在米倉山中的姜維便收到了訊息,曹軍一部沿著沔水北岸東進、南北兩股人馬正在定軍山東麓架設浮橋。
本已覺得不太對勁的姜維,聽到這個訊息,心頭頓時像是被潑了一瓢冷水!
漢中督張嶷道:“賊軍這是要去攻漢城?”
姜維心道:恐怕是這樣。
否則曹軍沒有必要重新搭建浮橋,更不用從???????????????北岸另外調來人馬。曹軍要退兵,原路返回、走黃沙集渡河最省事。
姜維沒有回應張嶷的話,卻皺眉說了一句:“秦亮不回洛陽,還在這裡與我耗什麼?”
諸將說不出一句話來,連司馬師也無言以對。另一個曹魏降將夏侯霸沒有在這裡,因為他的先父夏侯淵就死在定軍山下。當時夏侯淵親自跑去前線修鹿角,被漢軍黃忠部將士陣斬。
司馬師不吭聲,姜維卻專門向他看了一眼,沉聲道:“即便是以賊軍攻下褒中的情況看,先後也耗費了一個多月。秦亮若去圍攻漢城,必得耗費日久,這是顧頭不顧尾、不打算走了?”
徵西大將軍張翼道:“漢城難破,但陽安門不趕快救的話,數日之內、便會落入賊軍之手!”
此言一出,諸將紛紛附和。
陽安門是漢軍所建,是防守漢中郡的關隘,所以朝向的是西邊。如今曹軍是走漢中腹地過來,只要來到陽安門下,城門在內側、城牆裡面還有方便上城的石階通道,可不是一攻就破?
面臨類似窘境的地方,還有西北邊的武興(略陽)、陳倉道上最重要的關隘之一。賊軍到了漢城,若派偏師沿著馬鳴閣道去武興,武興關隘立刻就會被拿下!
姜維已別無選擇,當即下令道:“傳令各部,渡沔水,去走馬谷!”
諸將迅速就達成了共識,紛紛揖拜領命。
姜維軍主力在米倉山山谷裡,向西走出山谷,便能抵達沔水南岸。渡河到沔水北岸,北岸的山脈便屬於秦川範圍了;那地方靠近沔水的山脈,名曰走馬嶺。走馬嶺南的金牛道通路,便叫走馬谷。
陽安門的位置,也在走馬谷。
漢軍幾乎不能再有任何遲疑,必須到走馬谷去,與曹軍對峙!並防曹軍從走馬嶺北麓的馬鳴閣道、前去攻打武興。
否則漢中的不利局面,便要向武都郡地區蔓延!那可是漢中郡的側後翼,大漢多年經營武都郡所在隴右地區、比漢中平原用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