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關切之情(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朗回頭道:“興許他的看法與我不一樣,勝負也不好說,但此役應該危險不小。”
他坐回席位上,接著道:“我剛聽說奏書的內容,便覺得十分意外。從前幾次大戰來看,仲明用兵算是一個比較穩妥的人。當初司馬懿、毌丘儉的兵力都比仲明多,但那兩仗是迫不得已,不打不行。此番則不同,漢中之戰可以不打的。”
何駿終於忍不住開口道:“十年前秦亮還是個泥腿子,去太學讀了兩年書、仍與大夥格格不入。他這種人,一朝得志,很容易得意忘形,心性哪能與舅舅相比?”
他說到這裡側目看了一眼阿母,“秦亮就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攀附上權貴後、權勢不小,但本效能改嗎?”
金鄉公主察覺何駿的眼神,蹙眉不語。
秦朗卻搖頭道:“王家人若非看出仲明乃人傑,怎會把嫡女嫁給他?再說尋常人就算與王家聯姻,也幹不出大事來。”
何駿只能很輕地“哼”了一聲。
秦朗轉頭打量著何駿的臉,語重心長地說道:“按理仲明與我們家是親戚,伯雲(何駿)又曾是仲明的太學同窗,你們好生相處,對何家是大有裨益的事。”
他說到這裡,用不經意的目光看了盧氏一眼,“有些恩怨過去便過去了。我聽說,只是有流言、實際並沒有什麼事。”
盧氏微微張了一下薄嘴唇、欲言又止,終於一聲不吭地避開了目光。
提到舊事,何駿心裡頓時又是五味雜陳。
起初何駿一直看秦亮不順眼,確實有盧氏的關係,而現在他懷疑、秦亮居然還與他阿母金鄉公主有什麼事!因此心裡的厭恨更甚。
何駿出身大族,其實有識時務的見識,他當然知道舅舅的話有道理。有時候他也想過利弊關係,但有些念頭畫面一冒出腦海,情緒便會直衝腦頂,簡直不由自主。
譬如阿母金鄉公主的言行氣質很大氣,她可能不願被動躺在秦亮下邊,何駿便會自行想象出一些場面,推測阿母坐著的動作和神態,甚至彷彿能看到那頭烏黑的頭髮擺動的樣子。同時他又覺有點難以想象,阿母那樣冰清玉潔端莊大方的人,如何能一改常態、做出那般舉止?
何駿心裡很難受,卻又忍不住會去想。因為即便是痛苦,只要情緒足夠強烈,也很容易佔據人的內心;比五石散帶來的感受,還要強得多。
何駿沒想到,以前自己在太學不怎麼在意的那個秦亮,竟會變成他多年來最關注的人、成為最傷他心的人。
更讓他憤怒的是,極大地傷害他的秦仲明、卻根本不在乎他!如今何駿也沒辦法與秦亮爭吵鬥法,只能在背地裡默默地詛咒這個人。
這時金鄉公主的聲音道:“當初大將軍曹昭伯,十萬大軍攻漢中,最後也只能鎩羽而歸。要不阿兄送一封信去關中,提醒一下仲明?”
秦朗沉吟道:“朝廷兵事是王、秦、令狐家在管,我現在只是宗正,按理不應該對兵事指手畫腳。”他想了想又道,“而且仲明打的仗比我大,伊闕關之戰兩方近二十萬之眾,鉅鹿之役也有十幾萬人。我若在仲明跟前談用兵,說不定要被他笑話呢。”
金鄉公主道:“伯雲說得不無道理,仲明畢竟年輕,即便很有才能、有時候也難免疏漏,與阿兄這樣的宿將不太一樣。”
她稍作停頓,語氣變得有點焦急,“不用公文,阿兄是仲明的族兄,寫家信罷。”
秦朗終於點頭道:“可以這麼辦。”
何駿又開口道:“秦亮手握重兵,正在風頭上,勸不住的,要吃點苦頭才行。”
金鄉公主轉頭看了他一眼。
這時何駿已忍不住開始想象秦亮大敗的情形。起初他腦海裡出現了一個場面,秦亮被圍在山上、將士們飢餓難捱,然後秦亮拔出佩劍自刎。
但何駿覺得、這樣好像缺了點什麼,他忽然醒悟,自己並不願意看到秦亮死!
若是秦亮就這麼死了,何駿近十年的恨意、豈不是到頭來一場空?何駿最願意看到的事,還是秦亮王凌都因大敗而失勢,秦亮被打回原形。
而何駿的母親還是公主、妻子盧氏也是士族,出身不會改變,那時秦亮還得來巴結、結交何駿!何駿又能想辦法羞辱他,慢慢折磨他了!這種事何駿是輕車熟路,以前他與鄧颺頑弄臧艾的姨母,其實興致來源便不是婦人、正是臧艾。
何駿想到這裡,心情忽然有點激動,只想馬上來一點五石散助興。
頂點地址:
移動端: 感謝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