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秦亮就知道,費氏懷疑莿殺事件與姜維有關;不過那是私仇,費氏考慮到她父親的意願、也不太可能背叛漢國。

兩人一前一後,沿著田壟繼續往前走。秦亮伸出手掌,稍微側身彎腰、才讓手心從麥尖上拂過。

秦亮偶然間轉頭時,看見陸凝在觀察他的動作,便隨口道:「看著親手種下去的麥子,一天天長高,莫名覺得挺稀奇的。不過那些每天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附農,感受應該大不相同。」

陸凝的聲音道:「先前聽秦將軍言下之意,將軍明知姜伯約有備而來、也要去攻打漢中?」

秦亮在原地站了一會,但沒有回答。

陸凝抬頭看他的臉,又問:「將軍用兵,是為了結束兵禍、造福百姓?」

秦亮終於開口道:「最直接的動機,還是為了徵治利益。」

陸凝幽幽嘆了一口氣,只是伸出手指,輕輕捏著秦亮親手種的麥株綠葉。

秦亮看了她一眼,想了想道:「但天下一統、結束內戰是對的,長年累月地這麼相互廝殺,沒有多大的意義。魏國實力大得多,只能由魏國來兼併各國,否則死的人更多。魏軍舉國有五十萬兵力以上,如果是吳國或蜀漢來一統,要打多少仗、死多少人才能成事?等打完仗,怕是人口都打沒了阿。」

陸凝沉吟道:「秦將軍所言,好像也有道理耶。」

秦亮站了一會,恍然道:「仙姑問我是否去攻打漢中,我現在無法回答。因為魏國的對外戰爭,很多時候都有內部問題。」

陸凝露出一絲笑容:「原來如此,妾還以為、將軍只是不願向我洩露軍機。妾也是漢國人阿。」

秦亮隨口道:「費文偉死了,你們要重新效忠姜維嗎?那得先問他要不要你們。」

兩人繼續往麥田對面的路上走去,漸漸沉默了下來。秦亮也走了神,猶自琢磨起了事情。

剛才秦亮對陸凝說的是實話,魏國對外作戰、問題往往卻在內部。只要一想曹爽伐蜀的來龍去脈就明白了。

其實在曹爽時代,魏國的國力兵力、便已經具備了滅國的條件。

雖然魏國經歷了曹爽伐蜀的失敗、勤王戰爭、王凌王飛梟對吳的失敗,以及毌丘儉起兵;但是內戰的兵力損失都不大,失敗的一方太容易投降了。死傷最多的一戰、反而是王飛梟在東關的區域性戰役。

秦亮也幾乎沒殺降兵,魏軍遠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現在他的麾下,就有一些士卒曾是司馬懿麾下的人,還有一些人是幽州軍降兵。

不過兼併戰爭依舊拖到了現在,幾乎毫無進展,魏軍反而經常處於戰略防禦地位。

之前是司馬懿與曹爽相互拖後腿;現在秦亮主要是打內戰,王凌去

打江陵,一遇到挫折、幽州馬上反叛。

但眼下這次、確實又是個機會。秦亮手裡四萬餘眾中軍精兵、正在關中屯田,這時姜維竟然故意把興勢給敞開了!

姜維擊殺了雍涼都督郭淮之後,氣焰似乎愈發囂張、越來越狂,真的以為秦亮不敢去打他?

秦亮的儀仗裡有一柄黃鉞,只要給洛陽送一份奏書,他就可以調集雍涼地區的兵力、進而自己發動戰爭。不過為了得到大魏全國的支援、讓戰爭動員不僅限於雍涼,譬如漢中的沔水就通往荊州;秦亮此時仍然打算、先與王家說到明面上。

這也是給王家施壓的時機。

原先秦亮透過軍功、與王家討價還價的方式顯然沒用,幾乎無法改變現狀。

而在雍涼地區發起對外戰爭,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無論成不成功,秦亮都能借機對西線的人事進行調整,進而擴大自己的勢力。

當然若能打下漢中,影響會更大,到那時、秦亮幾乎就成了接任王凌的不二人選!那麼大的功勞威望擺在世人面前,誰還有臉出來爭、能不能爭得贏?

而且秦亮已經感覺到、王家內部的規劃並不統一,也不太堅定,尤其是丈人王廣、一向就不是個性格堅毅的人。也許施加更大的壓力,反而能改變王家人的立場,讓形勢儘早進入更穩定的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