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愛開玩笑的老將廖化,此時也正色勸道:“軍國大事,衛將軍切不可草率。”

姜維轉身先對廖化道:“我還在隴西郡時,便已在考慮此事,想了很久,絕非一時興起之言。”

廖化雖然也與姜維的主張不同,不過相比張翼、還算是個比較好說話的人,為人處世也要圓潤一些。

但姜維不能無視張翼的話,張翼乃徵西大將軍、持節,官位不比姜維低,而且也曾多次追隨諸葛丞相南征北戰,資歷擺在那裡。

姜維終於直視張翼道:“曹爽發起興勢之戰,乃因曹魏國內爭權,若非如此、曹兵根本不會來攻打漢中。”

他接著說道:“反倒是曹真攻打漢中那一次,丞相(諸葛亮)的方略就是聚兵於漢、樂二城,以逸待勞,準備尋機破敵。”

張翼道:“吾等豈能與丞相相提並論?”

姜維冷冷道:“吾等正應繼承丞相之遺志,殲滅曹魏西線精兵,方可全據雍涼,還於舊都!

我軍北伐,糧道艱難,一擊不中、很快就只能退兵,容不得半點失誤;即便沒有失誤,曹軍也經常避戰、只想拖延時間,我軍不易找到殲滅曹軍主力的機會。

但若曹軍貪功、來攻漢中,形勢就完全不同了。曹軍糧道艱難、兵馬疲憊,漢軍則堅壁清野、以逸待勞。若是我們堵住了其退路,曹軍便如在牢籠、插翅難飛,又沒有糧食,必敗無疑。”

張翼道:“曹軍兵多將廣,若是堵不住谷口,丟了漢中,我等如何見先帝於地下?”

姜維皺眉道:“汝真是畏敵如虎!不久前隴西之戰,汝也看到了,曹軍並非不可戰勝。”

廖化勸道:“伯約確實要三思阿,伯恭(張翼)並非虛言。原本連成一線的部署,一旦改變,始終是個隱患。”

姜維道:“郭淮兵敗身死之後,曹魏偽衛將軍秦亮便帶領重兵、到了雍州屯田,我看秦亮是心裡不服。既然不服,那我們便把儻谷敞開,看他敢不敢來!”

姜維似乎是想爭取廖化中立,語氣頓時緩和了一些,“戰場設在漢中,反而比我們翻山越嶺、遠道北伐的風險更小。若是秦亮不敢來,防線不是還能改回去嗎?”

偽雍涼都督郭淮是曹魏的名將;而秦亮的名氣也不小,雖然秦亮的戰績主要是打內戰,但對手司馬懿太有名,因此在漢吳兩國同樣出名。

如果姜維擊殺了郭淮之後、又能滅掉秦亮,那麼姜維的威望名氣之盛,必將流傳於青史!

這時皇帝劉禪的聲音道:“衛將軍先深思熟慮,與諸卿多加商議。”

姜維轉身向珠簾揖拜道:“臣領旨,謝恩。”

本是大勝回朝、論功行賞的好日子,卻在一陣爭吵之中結束了。不過黃浩對此、也算是習以為常,只要姜維與張翼在朝堂裡談正事,爭吵便不稀奇。這兩人的主張完全是反的。

兩天之後,黃浩出宮要辦點事。他路過衛將軍府,便看到姜維府邸外面車水馬龍,裡面應該正在辦慶功宴。

黃浩沒去姜維府上赴宴,路過前大將軍府時、他卻臨時決定去看看費氏。

費氏便是費禕的長女。黃浩以前與她見過面,算得上是熟人。上次告訴費氏、姜維於內廷中不讓刺客郭循靠近陛下,便是黃浩說的話。

見到費氏時,黃浩忍不住提了一句,“姜伯約家,估計要熱鬧好幾天呢。他這回確實是出盡了風頭,差點做了大將軍,不過仍然得到了都督中外諸軍事。”

費氏沉默了一會才道:“先父從來沒有私心,並非故意要攔著他、不讓他建功。先父所為之事,皆以國家為先。”

黃浩點頭道:“那是當然,從來沒有人質疑過費將軍的忠心。”

說到這裡,黃浩才故作恍然道,“對了,如今陛下亦有意做主,想恩封女郎為太子妃,這便是信任費家阿。”

費氏抬頭看了他一眼,隨即垂下眼睛道,“黃公可將此事告知阿兄。妾在服喪期內,還請陛下酌情推遲。”

黃浩打量著費氏,年紀不大卻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又是前大將軍的長女,必定有不少人會來提親。黃浩道:“不急,我也是忽然想到了,順便一說。待汝兄進宮參加朝會,我再與他商議。”

沒一會,黃浩便要告辭。費氏留他用膳,他婉拒之後、拜別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