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名太虛弟子隨同菩提祖師下界。

其中除了五名直系弟子外,還有二十五名旁系弟子。

修為皆在真仙境以上,下界前菩提祖師下了“禁咒”,此後的種種經歷不可言不可述。

敖青將自身的修為始終壓制到低一個境界,是為了保險,也是習慣使然。

御風數日,眾修行至西牛賀洲。

遠遠瞧見一處幽林遠道,菩提祖師裡立於雲端,心念一動,山嶺之間自生結界,靈脈改動,竟是憑空改造了此地的地脈走向。

等再看是,已是山水相繞,紫氣東昇。

須臾,袖袍再度揮過,山林之間浮現出一座瓊樓玉宇,石窟仙洞。

洞前矗立石牌,約有三丈高、八尺寬,其上刀削石刻出了十個字樣——“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手中拂塵垂落在袖,菩提祖師側眸看向身側的敖青。

“見穎,你可明白石碑上字句的含義?”

敖青會意,拜道:

“回祖師,小徒才疏學淺,所知淺薄,私以為,這石碑上的兩行詞句可分而論之,卻也本為一類。”

“其一,《黃帝內經》講,靈臺乃是一個穴位,在第六椎節下間,俯而取之,靈即神靈,臺即亭臺,因為這個穴在神道和心俞兩個穴位之下,叫心中神靈的亭臺,所以叫“靈臺”。”

“方寸二字顧名思義,所謂方寸大亂,一寸見方,故而本意也是心字。”

敖青掃過第二句,說道:“其二,斜月三星四字本就是心,月為彎月,三星作點,本就是‘心’字的拆解和具象。”

“綜而論之,修行也是修心,心不穩,道不穩。”

敖青委婉問道:“祖師以此為名,莫非也是應了‘尋心’二字?”

菩提手指緩緩撫過花白的鬍鬚,眉眼含笑:“不錯,並非人族,能在百年的悟道中體會到此種程度,已算不易。”

“這三星洞確有‘尋心’之意,心神一體,修心可修本我,可修天地萬物。”

“煉神還虛,煉虛還無,無所不安在物可以養心,忘情可以養性,忘境可以養神,忘色可以養精,忘我可以養虛,無所不忘則無所不養。”

“靈臺方寸,斜月三星,卻為心字,但尋心而來,最終於天地有所感、有所悟。”

“或許,便在一個‘空’字。”

“空?”

敖青腦中思緒流轉,仍舊不解其中含義,只得拜謝,心下默默記罷,欲等往後再細細思索研討。

半聖修為無上,幾個法決下來,仙洞中自然建成了些玉雕木桌,靜室幽居。

三十名太虛弟子跪於殿下,菩提老祖身穿法衣,端坐於瑤臺之下,垂眸掃過臺下弟子。

“見穎可在?”

敖青起身上前,拜道:“祖師,弟子在。”

菩提頷首,手指捏訣淺算,片刻後有所感應,回道:“前往南瞻部洲東海西北岸,岸上有長漁村,於長漁村中等候一名先天石猴。”

“莫要暴露身份,一路相隨,護其周全。”

“待石猴過西海踏入西牛賀洲,便引他到此,倒時,我自會收其入門。”

敖青收斂情緒,回道:“小徒明白。”

說罷,敖青便幻了身形,化作流光朝南瞻部洲飛去。

……

天色漸晚,夜送暗香。

三星洞外花團錦簇,蜂蝶環繞,洞中半聖所在,氣運浸入地脈之中,又引來了各方靈獸,枯藤老樹間隱隱可見伏鹿飛鳳。

菩提在四周佈設結界,盤腿坐於石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