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大江。

充當陳勝臨時指揮旗艦的三桅大船,靜靜停泊在臨江縣的碼頭內。

照理說,他此番親自領軍進益州,乃是趁劉邦不備包抄他的後路,應兵貴神速,不惜一切代價趕在漢中的劉邦回師成都之前,先他一步兵臨成都,一戰奪取劉邦在益州的根基!

但陳勝自踏足益州地後,卻一反常態的的便刻意放慢了行軍速度,如同出門遛彎兒的老爺爺的一樣,不慌不忙、穩紮穩打的沿江逆流而上,每遇到到城池,龐大的船隊還會停留上一兩日的時間……

到如今,他們踏足益州地界,已經快有十天了。

但他們卻是在昨日,才終於抵達臨江縣(hong慶忠州,小樓老家)。

距預定目的地江州,至少還有五六日的水路。

這很不合常理……

但陳勝這麼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須知,益州雖名義上已經歸降了大漢,乃是大漢疆土。

但實質上,因為北伐戰事迫在眉睫,大漢根本就還未來得及,接管益州的統治權。

是以益州的統治權,其實仍然被劉邦心腹、姬周舊臣,以及益州本地世家大族、南蠻土司等等權貴階層的把持。

陳勝心知肚明,這些人當中,只怕有不少人對他陳勝、對他大漢,都持反對、敵視的態度!

這些人,要想成點什麼事,那肯定是不足!

可在他們的地頭上,要想壞點什麼事,可不要太容易!

偏偏他們這一路兵馬,又是孤軍深入,既無接應、又無旁援,連隨軍攜帶的糧草都極其有限……

這樣的情況下,豈能輕敵冒進?

按照陳勝的心意,當然是趁著這個難得機會,一邊前進,一邊剿滅沿江兩岸那些惡行累累、積習難改的益州權貴,一邊大規模推行土改國策播下大漢的種子……

正好,他們還可以就地補充一波糧草,單單是運輸損耗,就能省下不少的糧食!

什麼?

找劉邦決戰?速戰速決?

陳勝不用主動去找劉邦決戰。

他現在才是來者!

該劉邦急著來找他決戰才對!

雖然陳勝並不確定,劉邦究竟有沒有與他玉石俱焚、魚死網破的勇氣。

但這並不重要。

反正劉邦要敢來,那就先擺平他,再繼續接受益州。

劉邦要不敢來,那就先接收未經戰火荼毒的益州,再北上去將劉邦和嬴政一勺燴了!

這是擱自己家幹仗。

無論是打爛了什麼盆盆罐罐,最後都還得他這個當家的來買單!

所以當然是將戰爭的負面影響,壓制得越低越好!

……

「大王,請進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