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改制變法(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過如此!
李斯思索著,疑問道:「今歲秋收不是方才完畢?如何就沒糧了?」
范增苦笑著,婉轉的說道:「左相可曾聽聞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斯怔了怔,陡然醒悟。
今歲的秋收,收到可是去歲的地!
去歲大漢,算上荊州也才五州之地、八十萬兵馬,七八百萬黎民百姓。
而今大漢,已囊括天下十二州之十一,帶甲之士算上歸入大漢已是鐵板釘釘之事的幽州軍,已突破兩百萬之大關,人口也已突破兩千萬之巨!
大漢要當好這個家,今歲就必須拿五州之地的糧食盈餘,救濟整個天下!
九州連年亂戰,各地百姓流離失所、耕地荒蕪,糧產本就早已降至生死線下,還得應付軍閥、豪強三天兩頭的搶糧抽丁……
這個糧食窟窿有多大,李斯單單只是想想,都覺得腦仁隱隱作痛。
但再頭痛,李斯也沒有推脫,他很清楚,這件事范增若能解決,那就只是司農府之事,可范增若是解決不了,那就將是晏清殿上之事!
他這個負責朝中政務的左相,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終究都得面對此事!
他沉吟了許久之後,才開口詢問道:「算上前線的軍糧,最少還需要多少糧秣,天下百姓才能捱過今歲最後這一段戰亂之期,請大司農給老朽一個大致的數字!」
范增不假思索的回道:「若是按照大王先前制定的‘特殊時期口糧配給制度,來粗略計算,最少最少還需要兩百萬石糧秣,九州百姓才能平穩渡過這最後的戰亂之期!」
李斯勐地抬起眼瞼,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范增:‘乃公好心好意幫你出謀劃策,你卻獅子大開口?,….
范增苦笑著長嘆了一口氣,道:「非是老夫恬不知恥獅子大開口,實是數目就擺在哪裡,它騙不了人!」
李斯無語許久,突然氣急敗壞的說道:「此事多思無益,索性簡單些,汝先將軍糧調撥前線,此事拖不得!」
「至於糧秣缺口,則分三步走!」
「第一步,火速勒令各州郡官府,儘早執行‘特殊時期口糧配給制度,,合理規劃存糧用度!」
「第二步,責令各州郡官府,發動該地百姓,搶在入冬之前耕種宿麥,分解糧秣壓力!」
「第三步,則交給本相,本相會盡力籌措一批糧秣交與汝,多少不敢保證、時間亦不敢保證!」
居心叵測上門來,結果雞味都還未聞著,就先折了三把米,這叫他如何能不氣急敗壞?
范增聽言心下大喜,很是知情識趣的低聲詢問道:「那些世家豪族身上,還榨得出油麼?」
北伐之初,他已經與李斯聯手擺下鴻門宴,將那些世家豪族薅了一遍。
再下手,那就不是薅了,而是割韭菜了……貼著韭菜根下鐮刀的那種。
李斯目光中閃過一絲陰狠之意,沉聲道:「榨得出要榨、榨不出也要榨,這個爛攤子本身就是他們造成的,而今自然也該由他們出力來收拾,若只管作孽不管埋,那便休怪本相拿他們下鍋烹食
……用大王的話說,這也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范增擊節讚歎道:「大王聖明!」
李斯沒搭理他,伸手一指面前堆積如山的卷宗,粗暴的說道:「閒話少敘,這些乃是大王著老朽擬定的三省六部主官左吏名錄,此事風聲已傳遍朝野,不宜再拖,大王又被前線戰事纏身,只能請大司農與本相一起,複核名錄,若有不妥、儘早調整!」
米都折了,今天這個雞,他吃定了。
要被罵一起被罵,要擔責一起擔責。
誰都別想跑,他李斯說的!
范增瞥了一眼李斯面前的那一摞卷宗,心頭同樣哀嘆了一聲‘果然,。
方才他出迎之時,見李斯著官服、擺儀仗駕臨他司農府,便猜到了大機率是此事。
畢竟這種到別家地頭上擺官威的做法,如果沒有什麼說得過去的正事,那可就是成打人臉了!
不過雖然他早就猜到了,可事到臨頭了,他還是覺得自己能再搶救一下:「左相,茲事體大,不若請右相前來,一同商議罷!」
要一起捱罵、一起擔責我沒意見,但你們師兄弟倆也不能只逮著我老範一人兒坑啊!
不提這個還好,一提這個李斯越發氣惱:「你當本相未去過觀瀾閣?實是右相以他司法體系不宜插手朝中政務,將本相拒之門外,本相才無奈前來拜訪大司農,怎麼?難道大司農也要本相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