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共襄大事(第2/4頁)
章節報錯
大周的建立者文王、武王父子倆也是這樣。
哪怕是領導太平道起事的張平、張良父子倆,都是這樣!
獨獨陳勝,往上倒騰八輩兒祖宗,都倒騰不出一個和他們世家有關聯的先祖來。
直白的說,以前的王朝更迭、九州動盪,無論名義上是怎麼一回事,實質上都只是他們這個圈子內部的撕逼。
就像朋友反目。
就像親屬成仇。
所以無論爭得時候打得有多激烈,打完了,也就完了。
勝利者,通常都不會太過於為難對手的家族後人……至少明面上肯定是不能過多為難的。
一些大度的勝利者,非但不會為難對手的後人,甚至還會對其進行封賞。
比如成湯滅夏後,曾封賞過夏朝姒姓王族;武王滅商之後,也曾封賞過商朝子姓王族。
再比如秦、趙兩國的共祖飛廉,乃商末重臣,因“反周復商”而被周成王殺死在商奄,而秦、趙兩支的先祖卻先後在周朝封國。
什麼,贏了就想為所欲為,順著族譜挨個挨個殺?
那你得先問問別家都同不同意!
反正大家夥兒都看著辦,他今兒能趕絕我,趕明兒就能趕絕你們!
數千年以來,九州的世家大族們都暗地裡遵守著這個規則,並聯手封鎖了底層百姓向上躍升階級的所有途徑,將九州的統治權變更,變成他們排排坐、分果果的遊戲。
陳勝的出現,無疑是打破了這個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的規則。
九州所有世家中人,都打心眼兒裡覺著陳勝是個外人。
在身家性命這種大事上,誰敢相信一個外人呢?
相信一個外人會遵守他們這個圈子的規矩?
相信一個外人不會抄他們家,絕他們族裔?
那不缺心眼嗎?
再者說,陳勝對兗州和豫州兩地諸世家大族的態度,已經證明了,他陳勝是真敢把他們世家往死裡整!
這叫他們還如何肯主動去投奔漢廷?
他們非但不能主動去投奔漢廷,還必須得攔著其他想去投奔漢廷的世家!
因為只有他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他們才有自保的本錢。
事實上,自紅衣軍入主徐州之後,徐州的世家大族們一直沒吭聲,就是在等陳勝主動上門來找他們談。
不是他們不想主動去找陳勝談。
而是隻能陳勝主動來找他們談。
只有陳勝主動來找他們,這事才有的談。
如果他們主動去找陳勝談,那談得成、談不成,對他們而言其實沒什麼區別。
至於當下這個結果,其實也在他們預料之中。
只是這個結果是他們預料之中,最壞的一種。
而且超出他們預料之外的是,他們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麼快、這麼陡,他們什麼都還沒準備好!
那陳勝……壓根就沒將他們當成一盤兒菜!
……
青年名士面紅耳赤的訕笑著坐回席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