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就像是剛才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直將一旁的陳風都看得一頭霧水,百思不得其解。

片刻之後,李斯揖手開口道:“大王可是在思索吾大漢疆域擴張之後的屯兵佈防?”

陳勝“嗯”了一聲,頭也不抬的問道:“李公有何教我?”

這的確就是他正在思索的事。

以前漢廷兵多地少,壓根就不用花太多心思去考慮屯兵佈防的問題,直接將麾下兵馬拆分成四路,東南西北一方佈置一路大軍,將陳郡拱衛在中間就完事了!

但從今往後,漢廷可就有四州之地了,與敵接壤的防線變長了、要保衛的疆域也變大了,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簡單粗暴的將大軍分成四路,東南西北一方一路了,必須得充分考量敵軍進攻路線、我軍駐守地勢,以及駐軍與駐軍之間的支援難度等等因素……

這是一門技術活兒!

“大王太抬舉老臣了!”

李斯面露慚愧之色:“大王乃當世名將,自起兵以來,南征北戰、戰無不勝,世人無不聞風喪膽、不敢與我漢王交戰,老臣於兵家之事一竅不通,豈敢斗膽教大王耶?”

陳勝專注的思考著自己的問題,隨口應道:“所以呢?”

李斯揖手道:“老臣私以為,大王當務之急,不是考慮如何屯兵佈防,而是遷都!”

“遷都?”

陳勝終於抬起頭看了李斯一眼,眉頭擰成一團。

李斯篤定的說道:“正是。”

頓了頓,他詳細的給陳勝解釋道:“大王乃是兵家宗師,陳郡軍事上缺陷,老臣便不獻醜了,老臣單單隻說陳郡在行政上的缺陷。”

“老臣以為,陳郡在行政區位上的缺陷有三。”

“一者,陳郡地處吾大漢疆域北部,距南方揚州南部諸郡太過遙遠,政令一去一回,短者月餘、長則兩月,眼下正值吾大漢王朝突飛勐進、日新月異之際,一月之差,已足以令南北發展天差地別。”

“二者,世人皆知大王乃陳郡陳縣人氏,大王定都於此,知大王者知大王乃是故土難離,不知大王者,只會當大王眼中只有桑梓父老,無有其他州郡之百姓,於簡拔良才、治理地方,極其不利。”

“三者,陳郡三面皆敵,治下百姓朝不保夕之感,長此以往,同樣極為不利於吾大漢收攏民心、穩定地方。”

“此三點,萬請大王三思!”

李斯長揖到底。

陳勝擰著眉頭,沉默不語。

這或許就是見知障。

陳勝對陳縣極有歸屬感,畢竟陳縣是他在這個世界的第一個落腳點,也是他在這個世界的家和故鄉。

他的家人、他的親人大都在這裡。

這裡的百姓給他的感官也極好。

再加上他前期在陳縣的諸多投資,諸如稷下學宮、三千畝糧田等等。

種種因素都令他下意識的忽略了陳縣地理位置上的諸多短板,理所當然的將這裡當成他勢力的大本營。

直到現在,李斯點破陳縣的區位缺陷,他才勐然意識到,陳縣的確不適合作為一個王朝的都城。

哪怕只是作為一個割據王朝的都城,陳縣都遠遠不夠格。

行政區位上的缺陷,李斯方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軍事區位上的缺陷,陳縣更是致命!

看看洛邑的附近,八達雄關拱衛。

再看看陳縣周圍,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這個致命的缺陷,配合當下九州的地盤劃分,以陳縣為都城,的確怎麼看到都是一副短命王朝的面相。

最具有說服力的例子,莫過於剛剛落下帷幕的陳留會戰。

姬周與太平道聯手攻打漢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