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負責研究最前沿的技術, 而稷下學宮則負責將這些前沿技術推廣出去。

二者相輔相成。

前者招攬學有所成的賢者高士。

後者培養選拔下一代賢者高士。

前者是後者的基礎。

後者是前者的招牌。

……

事情很多, 也很雜。

好在陳勝將這些事務都分包了出去。

他只管每日看看各方面的匯總過來的報告……諸如各縣的火炕鋪設進度, 入庫的煤炭儲量、入莊的人才履歷等等。

這點工作量, 每天下班前花個一二十分鐘,也就擺平了。

他這陣子的工作重心, 一部分在碭山之戰中,一部分在提升自己的武道修行和練兵之上。

自打陳守領兵歸入碭山大營之後, 他就保持著一日兩封書信的高頻率通訊,鉅細無遺的給陳勝直播著碭山之戰的經過。

上到蒙恬的行軍宿營、排兵佈陣,敵我態勢、廝殺勝負,以及輜重消耗、士氣變化。

下到碭山大營內各郡兵馬的數量,以及從該郡兵馬作戰過程中的行事風格反推該郡郡守的實力與脾性。

甚至連某日大帳議事的過程中,某郡郡尉多看了他幾眼,他覺著那人對他不壞好心,得找個機會弄死那人這種“小事”。

都會出現在他寫給陳勝的帛書當中。

可憐的傳信鷹隼,最開始從碭山飛回陳縣的時候, 還高高的揚著頭,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氣模樣。

沒過幾日, 就焉了吧唧的,羽毛都不發亮了,一副隨時都可能當場去世的模樣……任誰見天往返一千多里路, 都神氣不起來!

陳勝當然能看得出,自家老爹這是緊張了。

畢竟他這也是頭一回上戰場,自己都是個菜鳥, 還肩負著八千兒郎的生死。

壓力大是正常的。

不過他倒是覺得這是個好事。

他按照陳守的描述,命人在郡守衙內復刻出一個粗糙的沙盤。

每日收到陳守的飛鷹傳書之後,他都會根據帛書記載的內容,在沙盤上插旗、取旗。

然後再分析沙盤上的敵我態勢,回信給陳守,替他出主意。

這種跳出區域性廝殺勝負,著眼於整個戰局,去分析、去學習雙方統帥的戰術指揮和戰略意圖。

對他們父子二人都是一次絕佳的大型實踐機會!

這相當於是蒙恬和任囂二人,在手把手的教他父子二人如何領軍作戰。

這也的確很有用。

陳勝就非常敏銳的發現,老父親給他的信件上,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越來越少了。

對於戰局的分析,以及對自己戰術上出現的錯漏之處的反省, 越來越多了!

再後來,他父子二人對蒙恬和任囂二人的作戰意圖預測,十次已經可以猜中四五次!

這簡直是飛躍式的進步!

在陪老父親打仗的過程中。

陳勝也沒有放下提升自身武道的修行,和練兵這兩件事。